1月27日,对中国和法国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1964年的这一天,两国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一在中法关系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当时引起轰动,被西方媒体称为“外交核爆”。
中法建交时东西方冷战正酣,中法两国的选择意义重大、改变了世界格局。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中法两位伟人的政治决断直至今日仍广受称赞。
#建交遗产;承认中国是双赢
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人们思考,中法建交给两国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遗产。
文汇报前驻法记者郑若麟认为,戴高乐将军“承认中国”,从某意义上来说,确实为中国打破“光荣孤立”提供了契机。然而,人们往往淡忘的是,“承认中国”也同时为法国外交的独立精神提供了最佳佐证,甚至大大提升了法国在冷战期间的国际战略地位。承认中国,是法国向当时的西方“盟主”美国霸权发出的一个明确信号:法国并非所有事务都以美国马首是瞻。戴高乐当时实际上已经向美国一再表明了这一点。但只有“承认中国”,真正使美国对法国从此刮目相看。法国的国际地位一举飙升,成为冷战两霸格局中的一个“异数”。戴高乐自己也承认,“从此,法国再也不被视为一个跑龙套国家了”。因此,“承认中国”是一个双赢之举。其中最重要的则是这枚“外交原子弹”使中法两国的“独立外交”闻名于世。
中欧国际商学院法籍教授、中欧论坛创始人高大伟则认为,不应把戴高乐的决定完全看作一种政治手段。因为戴高乐更把中国视为一种文明,他考虑到了一个更为本质的现实,超越了人们习以为常的地缘政治上的算计。对他而言,法国政府不仅必须与另一个外国政府共事协作,更重要的是,他想让古老的法兰西民族与历史更加悠久的中国文明联系起来。戴高乐认为,中国不是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国家,中国从根本而言是一个文明,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
#交往历史:法国的“伟大”与中国“中心性”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法的文化交流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康熙皇帝与路易十四国王久远而庄严关系开始,到左宗棠与日意格之间的合作,或者李石曾与他的支持者赫里欧或奥拉尔之间在教育领域的活动,亲法的中国人一直与亲中的法国人彼此呼应。
高大伟认为,中法之间在民族精神上有重要的共通之处:法国的“伟大”与中国的“中心性”,中国提出的“中国梦”与法国的“法国影响力”。除却一些中法关系的偶然因素、临时政权、暂时性政经状况之外,巴黎和北京一直高度关注着全人类的命运,中法两国未来也必将明确地表达出“伟大”,含蓄地体现出“中心性”。
伟大是法国民族品格中的核心概念。在世界舞台上,法国的相对国力时有变化,但法国坚持扮演独特角色的信念却始终不渝。作为法国的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博爱的提出是法国对世界的贡献,它既是法兰西民族追求“伟大”的结果,又是开创“伟大”的来源。在中国的语境里,“中”或“中心性”正好对应着法国式的“伟大”。如果说对“伟大”的追求激励了法国历代君王、皇帝与总统,那么“中国”本身就代表了中央之国处于天下的中心地位。
法国的生命力来自一种自觉向外辐射的努力,法国构想并阐述了一个具有启迪意义宏大事业,并意欲影响、联合外部世界;中国则与此不同,“中央之国”凝聚着广大的人口,并以从未中断的文明融合外部世界,其影响力来自一种向内的引力。
“中心性”与“伟大”之间的协合效应,远远超过中法对各自政治身份的简单肯定,这种协同效应更是新人文主义在全球复兴的原动力;是促进东西沟通、南北对话的推动力。
如今,法国的自我定位与法国国家实力之间的差距正在加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中心地位正在逐步加强。然而,郑若麟和高大伟都认为,世界各国实力的演变不会抹杀法国丰富的遗产,也不会遗忘在欧洲形成过程中法国所做出的贡献。在21世纪,中法两国必须通力合作,以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法国外交部长洛朗•法比尤斯针对法国所提出的“影响力”。
#法国外交以“想象力”著称
值得注意的是,郑若麟指出,近年来在中国也出现某些“轻视”法国的声音,认为法国国力衰退,地位下降,已不再值得重视,是一种误解。法国外交从来不是以实力著称,而是着眼于某种精神力量,是一种建筑在“想象力”之上的外交。从戴高乐开始,法国人在外交领域确实做出了不少远超其国力的行动。西方G8峰会的前身“炉边会谈”G6是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首倡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希拉克1997年对北京进行国事访问时提出的、国际“反对小布什入侵伊拉克”的共同阵线是法国率先主导的、金融危机应运而生的G20峰会是萨科齐建议的……法国的“独立外交精神”及其“想象力”确实让法国“执二等车票乘坐一等车厢”。中国应该重视法国的这种外交能力。更重要的是,法国仍然拥有足够的军事、外交和科技实力,在今天的世界上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郑若麟认为,虽然半个世纪以来中法之间发生过严重的外交危机,特别是九十年代初的售台武器风波和2008年的奥运—达赖事件,但只要两国继续奉行独立外交精神,中法两国便能够通过紧密的合作,继续在今天的世界上发挥不寻常的作用。包括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非洲建设、在对多极世界的追求等诸多重要领域。五十年的中法历史亦表明,独立外交精神需要建立在尊重对方、特别是尊重对方核心利益的基础上。
2000多年前,儒家的人文主义将整个华夏文明提升到新高度;18世纪,《百科全书》的编撰者狄德罗、达朗贝尔,以及写下《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的孔多赛启迪了整个欧洲。在当今世界,各国前所未有地呈现出相互依赖的态势,中法交流已经对全球文明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本版整合吴宇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