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最后一次高层例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盛赞北京冬奥组委的工作效率,他表示:‘你们解决问题的快速与高效,展现出了中国效率和中国决心’。”这是北京冬奥会场馆管理部部长姚辉2月19日在冬奥会场馆运行发布会上透露的细节。姚辉说,在冬奥会开幕后第三天,巴赫主席就亲自取消了本应每天举行的高层例会,“原因很简单。尽管赛事筹备还有细节问题需要处理,但北京冬奥会在整体运行方面非常成功、高效。无论赛事组织的细节安排,还是每个人的职责安排都非常到位,体系运转非常好。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就没有必要再每天举行例会。”
北京冬奥会之所以能够给国际奥组委留下如此深刻的好印象,良好的竞赛场馆运行和赛事组织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姚辉表示,从2月4日开幕至今,三个赛区、12个竞赛场馆捷报频传,“我们欣喜地看到,不时有运动员和其他的利益相关方对我们提供的场馆设施、住宿环境、特色餐饮、防疫措施等各方面点赞。”
有关场馆运行,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发生在2月7日的高山滑雪赛场。美国运动员妮娜·奥布莱恩在比赛中意外重伤,中国医生在一分钟内就出现在她的身边,立即对其伤势进行了评估和处理。妮娜在接受手术后特别发文感谢中方医护人员:“我要对所有照顾我的人说声谢谢,尤其是受伤后立即冲到我身边的医生、护士。我感受到了如此多的爱。祝大家好运并享受比赛!”
据姚辉介绍,为了保证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安全,北京冬奥会特别加强了现场医疗救护力量,配备了最先进的医疗救护车、救援直升机和优秀的医疗团队,同时制定了成熟的急救救援方案。妮娜·奥布莱恩能在受伤后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正是现场医疗系统高效的有力佐证。
根据冬季项目特别是雪上项目的特点,为保证赛事顺利进行,北京冬奥会首次将毫米波测云雷达使用到赛场,实现了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空间百米级、时间分钟级的精准气象预报,为赛事成功运行奠定了基础。姚辉说:“到目前(2月19日中午)为止,我们总共作出了五次竞赛单元内的时间推迟、十次竞赛单元外的时间变更。得益于高效的气象预报系统,运动员们能够尽早获得更改信息,这显然对他们的训练备战和状态调整更有帮助。”
姚辉表示,北京冬奥会始终秉持绿色办奥和科技办奥的理念,科技、环保办赛理念在多方面的应用和体现,为冬奥会增加了特殊魅力。例如诞生了多项奥运纪录和一项世界纪录的“冰丝带”,全新应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不仅造就了“最快的冰”,帮助运动员取得出色的竞技成绩,在节能方面更是做到了每年省电200万度;机器人身份识别官,通过人脸识别、证件识别等方式,一秒钟就可以完成入场人员的设备验证、智能测温、健康码查询以及核算检测结果查询等八项流程;此外,在场馆各个区域内工作的雾化消毒机器人、可监控体温创可贴、气溶胶病毒监测系统等等,都帮助场馆运行部门提升了工作水平和质量。
“回顾过去各项赛事运行的平稳有序,首先是得益于赛前精心的筹备工作,其次则是各个团队能够规范执行赛前制定的计划,科学处置各种突发的问题。”作为曾经参与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运行的“双奥人”,姚辉坦言北京积累下的经验、尤其是疫情下办大赛的经验,将成为一笔宝贵“财富”,“接下来我们将认真总结这次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为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新贡献。”(图片/新华社)
作者:陈海翔
编辑:谷苗
责任编辑: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