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宣传科获悉,之前在高山滑雪男子全能滑降项目比赛中受伤的外籍运动员已在元宵节当天顺利出院。出院前,他在冬奥医疗保障中心写下留言:“在这里,我感到非常舒适。希望有机会能再次来到中国,谢谢!”
“赛场——医疗站——直升机——定点医院一体化”的实战验证
2月10日,一场与时间竞速的救援紧急展开。
当天11时46分,延庆医院冬奥医疗保障中心远程指挥中心接到指令:“一位高山滑雪男子全能滑降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将由直升机转运,从核心区起飞时间为12时”。
接到指令后,指挥中心快速响应,第一时间启动创伤救治预案,形成直升机、120救护车、远程指挥中心、冬奥医疗保障中心四地快速联动机制。
随后,在北医三院延庆医院上空,伴随着巨大高音低频的螺旋桨声,一架999直升机出现。
12时08分,载着伤员的直升机平稳地降落在停机坪,等候在停机坪接驳的120车组人员迅速与机组人员进行伤员转运交接。
12时12分,患者转运至冬奥医疗保障中心,早已等候在门口的保障人员迅速上前将患者送到抢救室。
据了解,滑降又称高山速降,男子项目最快速度接近时速140公里。为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延庆医院先后参与冬奥组委、核心赛区组织的直升机救援全流程、全要素演练7次,构建了“赛场——医疗站——直升机——定点医院一体化”高效快速的冬奥医疗救治体系,开赛前,多位医疗专家在冬奥医疗保障中心远程指挥中心待命。当有运动员摔倒时,专家便可根据运动员后续动作第一时间研判伤情。与此同时,中心配有智慧医学影像远程平台,实现冬奥指挥中心、冬奥医疗保障中心语音、视频的实时互动,在第一时间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下一步抢救工作争取更多时间。
7处骨折桡动脉断裂, 复杂手术耗时7个多小时
之后。医护团队立即为受伤运动员测量生命体征、问诊、查体,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全身多发骨折。此时远程指挥部同步会诊,与闭环内专家共同协商治疗方案。最终,根据患者病情建议在冬奥中心进行急诊手术治疗。
经过有效沟通,患者同队医商议后同意在就地手术。闭环内医护团队立即为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准备,制定手术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一切准备就绪后,患者进入手术。
手术室护士杨雪、韩蕊为患者开放静脉通路,做相关麻醉前准备,北医三院麻醉科医生韩永正和延庆医院麻醉科医生康志宇成功为患者施行了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北医三院骨科专家吕扬、冯辉,延庆医院骨科李海洋、石雷医生一起身着正压防护服开始手术。
由于患者左侧桡骨远端骨折为潜在开放粉碎骨折,骨折类型复杂,手术难度极大,吕扬团队通过仔细操作,成功进行了桡骨远端粉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与此同时。术中发现患者左侧桡动脉完全断裂,断端不规则,考虑为骨折瞬间直接撕裂造成。
李海洋立即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为患者行桡动脉端端吻合术,当撤掉血管夹,看到桡动脉重新搏动且无漏血时,手术团队的心情都无比激动。
接下来,他们又继续完成了掌骨粉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指骨粉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因创伤骨科手术术中需不断透视监测骨折复位及固定情况,期间四名骨科医生轮流下台推着沉重的C形臂为手术透视。
救治团队历经7个多小时团结协作,完成7处骨折修复和桡动脉断裂修复术。
战胜伤痛思乡焦虑的他,出院前写下感谢中国字条
手术成功后,康复过程依然要迈过多个难关。
由于伤势较为严重,受伤运动员每次轻轻移动身体都会牵拉伤口、痛苦难忍,此时,医护人员始终守护在他身旁。
术后6小时,运动员情绪开始出现焦虑情绪。值班护士一边安抚他,一边联系医生。主治医生吕扬和石雷第一时间出现在病房,流利、详细、耐心地解答了患者所有疑问,使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得到缓解。
在运动员由于想家而颤抖委屈时,医护人员把他当作自家的“小弟弟”,用陪伴帮他重拾信心。
“该做踝泵练习了”“该输液喽”,康复的日子里,医护人员定期检查他的伤口敷料、患肢肿胀情况、皮温情况、手指活动情况等,用专业的技能、真诚的关心和热情的服务与运动员之间建立起信任和友谊。
根据北京日报的报道,延庆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安排了精通英语的医疗专家,同时配备多部小语种语言翻译机,专设绿色接诊通道,“充分考虑运动员体型特点,专门定制加长加宽加高的病房门、病床等设施,努力为患者提供最佳就诊体验。”
2月14日,患者各项检查和化验指标显示正常,达到了出院标准。他在冬奥医疗保障中心写下留言:“在这里,我感到非常舒适。希望有机会能再次来到中国,谢谢!”
作者:赵征南 综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微信公众号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郭超豪 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