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场地及比赛用壶 (视觉中国、新华社)
我们常常能从美称中直观地感受到一些运动项目的特征,比如被称为“冰上芭蕾”的花样滑冰。而冰壶,则享有“冰上国际象棋”之美名,因为它考验着参与者的体能与脑力,尽展动静之美感、取舍之智慧。
与许多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体育项目不同,冰壶无论是项目还是器材本身都堪称体育界的“艺术品”。作为一项优雅、考验技巧与智慧的绅士运动,它几乎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参与,因此也被称为“9到99岁都适合的运动”。
这幅名画,记录了400多年前的冰壶运动
比利时弗拉蒙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的作品《雪中猎人》,是目前最早记录冰壶运动的图像
关于冰壶运动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谜。事实上,关于这一话题的争论已持续了一百多年。一种观点认为冰壶运动起源于欧洲大陆,另一种观点认为冰壶运动起源于苏格兰,并且两者都能找到相关的证据。主张欧洲大陆起源的学者认为:冰壶运动起源于欧洲大陆某个地方,并且这方面可以通过欧洲著名的古代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类似冰壶比赛场景得到证实。
在世界冰壶联合会官方网站的资料中,最早记录冰壶运动的图像是比利时弗拉蒙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他在1565年创作的作品《雪中猎人》(又称《猎人归来》)中,描绘了深冬时节猎人狩猎归来的场景。这也是欧洲第一幅已知的大雪画,经常被认为是“小冰河时代”的典型证据,因为1564年到1565年的这个跨年冬天是欧洲人记忆中最冷的冬天。画中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前景处三个猎人在猎狗的陪伴下从丛林归来,只是这次狩猎显然并不算成功。其中一人携带着一只瘦弱的狐狸,其他两个猎人都空手而归,说明猎物的匮乏和生活的艰辛,而且在其中一位猎人面前还有一串野兔的脚印,可能它已经逃脱或者被猎人错过了。在画家的笔下,猎人的脚步显得十分疲倦,而画面给人的整体视觉印象是平静、寒冷和阴郁。在画面的远端,池塘已经结了厚厚的冰层,上面有人在嬉戏玩耍,一部分人在用样式现代的冰球棒打冰球,另一部分人则在另一块场地上玩着冰壶。画作中的冰壶与现代的冰壶器具十分相似,原型底座和细长的手柄清晰可见。
《雪中猎人》属于老彼得·勃鲁盖尔的一组系列作品,且是该系列中最著名的一幅,现收藏于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这一系列目前只留存有五幅画作,分别描绘了一年中不同月份的乡间场景,据此,艺术史学家一般认为该系列月份作品应该有12幅,与林堡兄弟的12幅《贝里公爵的豪华时祷书》类似,不过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六幅。老彼得·勃鲁盖尔的长子小彼得·勃鲁盖尔在16世纪末临摹了《雪中猎人》,这个临摹的版本目前收藏于东京富士美术馆。
事实上,这幅《雪中猎人》在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例如艺术史学家马丁·坎普曾表示,《雪中猎人》是他见过最受欢迎的圣诞贺卡图片之一。剑桥大学知名考古学家布莱恩·费根的著作《小冰河时代:气候如何改变历史1300-1850》中文版的封面也选用了这幅画。当然,与《雪中猎人》渊源最深的还是影视剧。它是罗伊·安德森的电影《寒枝雀静》的创作灵感,画面左上方的树枝上停着几只黑色的鸟儿正是片名的来源,导演借此要表达“我们的所作所为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是一部多国合拍的喜剧剧情片,在第71届威尼斯影展上首映并赢得金狮奖,还获得2015年欧洲电影奖最佳喜剧电影。此外,这幅《雪中猎人》出还现在俄罗斯导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1972年的电影《索拉里斯星》和1974年的电影《镜子》、拉斯·冯·提尔2011年的电影《忧郁症》和阿兰·坦纳1983年的电影《白色的城市》中。
除了《雪中猎人》,勃鲁盖尔1565年完成的油画《冬景》、杰克格瑞默1575年完成的《冬天》,以及保当斯16世纪末完成的雕刻作品,都记录了人们在冬季结冻的冰上进行游戏的场面。游戏者在冰面上向目标点投掷一圆形物体,并随物体一起滑行,与现在的冰壶运动十分相似。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些作品中所记录的游戏都没有擦冰动作,冰壶的重量也不明确,更像是如今仍在奥地利民间盛行的一种在冰上投橡木塞子的游戏,并非是冰壶的“祖先”。
手工打造,冰壶石材只来自苏格兰这座小岛
冰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借助工人的经验和手感,依靠眼睛和手的完美配合(新华社)
相比于“欧洲大陆起源说”,冰壶源于苏格兰有着更多实物的证据。第一部记载着冰壶的手稿诞生于1540年2月,苏格兰人约翰·麦克奎林用拉丁文记载了一名叫斯克莱特的僧侣与好友汉密尔顿在冰面上进行挑战赛的场景。而最早提及冰壶的印刷品则是苏格兰诗人亨利·亚当森为纪念一位好友所作的挽歌,其中提到了他对高尔夫、冰壶等运动所作的贡献。
冰壶最重要的考古证据也来自苏格兰。人们早年间在都布莱恩的一个干涸的池塘中发现一块砥石(冰壶),砥石明显经过精心打磨,略呈方形,并且砥石的一侧有用来抓握沟槽,相当于现代冰壶的壶柄。砥石重26磅,大约是现代冰壶一半的重量。最重要是上面刻有1511年以及所有者的名字的字样,这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冰壶。
冰壶究竟起源何处如今还不得而知,但无可争议的是苏格兰人发展了这项运动。他们改进了冰壶的装备,发展了冰壶的规则,并将这项运动输出到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研究者普遍认为,由于苏格兰冬天比较寒冷,人们不得不放弃高尔夫球,转向这项冰上投石运动,并且很快流行起来。邻居对邻居、村庄对村庄,苏格兰整个冬天被火热的冰壶运动所占据。当时每年举行全国性的大型比赛,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比赛场地,几千人在冰冻的湖泊上同时比赛,场面异常壮观。
苏格兰Kilsyth冰壶俱乐部成立于1716年,是世界最早的冰壶俱乐部。当时为了进行冰壶活动,特意人工修建了一个100米×250米的浅水池塘,专门用于冬天的冰壶练习和比赛,并且作为历史见证,这个池塘迄今存在。
尽管在20世纪传入北美后,这项运动在加拿大等地的流行程度超过了苏格兰,随处可见冰壶俱乐部——有人这样形容:在加拿大最多的三个建筑物,一个是邮局,一个是银行,还有一个就是冰壶馆,由此可见冰壶运动在加拿大的普及程度。但“发明之乡”之于冰壶这项运动依然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因为所有比赛级的冰壶石材都只来自一个地方——苏格兰西部海面的克里格岛。
由于冰壶运动对材质有特殊要求,一是要求其足够坚硬,二是要求其在低温条件下不会因撞击破裂。前者在如今的科技发展下不难实现,难办的是第二个。在冰壶运动数百年的演变过程中,人们发现,当花岗岩中的石英含量趋近于零时,壶体在低温撞击时才不会破裂,而在地球上已知的石材中,只有克里格岛上的花岗岩不含石英,具备低温抗击打能力。该岛距不列颠本岛只有16公里,周长仅3.2公里,最高处海拔338米。因其距本岛不远,从16世纪开始,就有人在岛上活动,也为发现其石材特性创造了条件。随着冰壶运动在全球的发展,该岛每年的冰壶原石开采量也从21世纪初的500吨上涨到了如今的数千吨,好在距离耗尽还有一个漫长过程,当地专家介绍,“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至少可以挖掘1000万年。”
虽然石材出于小岛,但冰壶成品并非在岛上生产,而是运送到距该岛50公里的南艾尔郡加工厂,再经由格拉斯哥销往世界各地。在市场上,一套(16枚)原产自苏格兰的高级冰壶价格超过13万人民币,普通的也超过5万元。之所以售价高昂,主要原因在于人工成本。从原石到冰壶成品,一共要经历开采、塑形、抛光、上彩、加柄等多个环节,除开采环节外,其他环节全部由手工完成。苏格兰凯斯石材公司销售服务经理马克·卡伦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世界上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冰壶原石,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借助工人的经验和手感,依靠眼睛和手的完美配合。”马克说,生产一套冰壶需要五名熟练工人,耗时三天才能完成,其价格自然不菲。因此,每一只冰壶,实际上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为了北京冬奥会,凯斯工厂生产了190多个冰壶,然后精选出96个送上赛场。
摘金夺银,中国成为冰壶世界后起之秀
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由一垒周妍、二垒岳清爽、三垒柳荫、四垒王冰玉组成的中国队获得了女子冰壶的铜牌(视觉中国)
冰壶运动第一次在亚洲现身是在二战前的日本,日本奥委会为备战1940年札幌冬季奥运会(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取消),将冰壶运动引入日本长野县,并利用从德国带回的冰壶器材在长野县举行了一场冰壶表演赛。但由于战争的原因,冰壶运动并没有因此得到很好的发展。
中国开展冰壶项目较晚,但进步非常快,是这一项目的后起之秀。1993年我国开始接触冰壶运动,1995年正式引进这项运动;同年3月,第一届冰壶讲习班成功举行,冰壶运动第一次进入黑龙江省。
1996年至1998年,第二至第四届冰壶培训班举行,在东北地区掀起了一个学习高潮,并在1997年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邀请赛。随着日本冰壶协会与黑龙江省冰壶运动交流的深入,进一步促进了黑龙江省乃至我国冰壶运动的发展,提高了我国冰壶运动的竞技水平,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冰壶运动队代表中国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加世界比赛。
2002年,中国加入世界冰壶联合会。三年后,我国女子冰壶队首次在世锦赛上亮相并取得第七名的成绩;在2008年世界冰壶锦标赛上,我国女子冰壶队排名屈居加拿大之后,获得一枚宝贵的银牌。同年,男子冰壶也取得世锦赛第四名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中国冰壶跻身世界冰壶强队之列。
2009年是中国冰壶项目最辉煌的一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我国哈尔滨举行,冰壶项目作为传统冬季项目被列入其中,我国作为东道主参加男女项目的比赛,并取得女子第一名、男子第三名的成绩,这是我国开展冰壶项目以来在国际大赛上取得的最好成绩。其后的女子冰壶队世锦赛上我国冰壶健儿又获得了一枚宝贵的金牌,使中国冰壶队一举为世人所瞩目。一垒周妍、二垒岳清爽、三垒柳荫、四垒王冰玉几位选手至今仍在中国体育迷中拥有极高的人气。
凭借三年世锦赛的积分,中国男女冰壶队也获得了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参赛资格,并在第一次冬奥之旅中获得了女子冰壶的铜牌、男子冰壶的第八名的成绩。
相关链接
“君子的比赛”
冰壶比赛的场地是一个表面铺制了冰层的冰道,两端各有一个相同的营垒(或称圆垒、垒圈),营垒在每一局后(按掷壶区和标的区)交替使用。每一队上场四名队员——一垒、二垒、三垒和四垒(通常为队长)。每局比赛两队队员交替掷壶,每名队员可掷两个壶,共比10局。在圆垒中,位置比对方队所有冰壶更靠近圆心的壶可计一分,比赛结束后,总分多的一队获胜。
在两垒圆心线之间的冰道上,掷壶后己方两名队员可在滑行的冰壶前两旁刷冰,以控制壶的运行方向、速度和距离。这种刷冰动作配上队员的喊叫声,构成冰壶比赛的一个看点。但壶过标的区的圆心线后,只准一名队员刷冰,此时对方的队长也可以来刷冰,旨在将冰壶引出垒圈,使其出局。
冰壶有一些独特的规则,如“最后一壶权”——上一局落后的一队享有此权,还能再掷一壶。再如有些犯规可由对方队提出处理意见(视为有效或出局)。
和不少同样起源于英伦三岛且不以身体对抗取胜的运动一样,冰壶比赛也具备绅士传统,一直被公认为“君子的比赛”,比赛中必须体现“冰壶精神”(或称“比赛文化”):不能因对方的失误而幸灾乐祸;不贬低对手;不干扰对手发挥水平;发生非故意的违规后应主动告知对方队长;如比分相差太大,落后方应主动放弃比赛认输。还有一个友好传统:比赛结束后,赢队向输队敬酒。观看一场高水平的冰壶比赛,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1998年长野冬奥会开始,男女冰壶终于作为正式的金牌项目出现,在此之前,冰壶都是表演项目。在1924年首届冬奥会上,英国队获得了男子冰壶表演赛冠军,但当时并没有颁发奖牌,在2006年才追加授予了奖牌获得国。
作者:郭超豪
编辑:范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