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上海现有残疾人94万。老年人口也在迅速增长,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539.12万人,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到345.78万人。伴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全新变化,未来,人们对于“无障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而另一方面,上海市路政局的调研结果显示,上海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仍有许多值得完善之处。比如,公共服务区域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够;盲道连续性较差,破损也比较严重;目前很多公共服务区域缺少无障碍设施类便民设施,特别是道路与周边公共建筑物交界处的坡道口,缺少必要的缘石坡道或者提示性盲道。
盲道连续性较差、被截断成为常见现象。这些盲道一般会被人行道上的固定物(如市政立杆、消防栓等)截断。此外,由于公众的不当使用或不当行为造成盲道破损严重,盲道砖的材质及维修不及时也是问题之一。
对此,代表们建议,应明确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主体责任,根据国内已有的立法经验,结合上海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推动立法工作。
在立法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其一,对于“无障碍”的需求要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思考,让法律适应社会发展,为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保障。
其二,听取采纳设施或服务使用者的意见。只有使用者才最了解设施是否便利,城市服务也才能在建设中精准地回应问题和需求。
其三,必须提高社会公众对“无障碍”的认知和共识,推动宣传工作。
其四,鼓励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的充分参与与合作。
作者:王嘉旖
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朱伟 孙华 孔韬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