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李兆申对消化道癌症的筛查及早诊早治的问题尤为关注。他表示,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与发达国家比仍有差距,恶性肿瘤一类重病、大病引发的因癌致贫、因癌返贫是根本原因。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肺癌、肝癌、胃癌、上消化系统肿瘤及结直肠癌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致死病种。我国恶性肿瘤负担日益加重,城乡差异较大,地区分布不均,癌症防控形势严峻。
李兆申称,胃癌等消化道癌症在早期完全可以治愈,最佳的筛查及治疗时间是病变刚刚出现的初期,这段“窗期”约1-2年,如能发现早癌并接受正规治疗,不但预后效果好,患者生存质量高,还能为国家节约大笔医疗开支。而一旦发展到晚期,患者不仅要做手术,接受放疗化疗,承受巨大痛苦,治疗结果还往往不尽人意,家庭社会经济负担极大。
为提升患者的早诊率,李兆申近年深入基层推广消化道肿瘤的早筛早诊早治。在基层工作中他发现,民众在消化道肿瘤方面早诊早治的意识淡薄,部分贫困人群支付能力不足,这都成为我国全面开展胃癌筛查的“拦路虎”。
“癌症的筛查及早诊早治,可能不是花费钱,而是节约钱。” 李兆申算过一笔账,一个晚期胃癌病人,从诊断到去世平均花费是20多万元,最终还无法使寿命延长;而如果投入10万元筛查出1例早期胃癌的话,就能为地方节约10多万元,还能节约更多的卫生资源。
实际上,实现早期筛查及早诊早治,已成为医学界公认的癌症防控有效途径。李兆申希望呼吁在消化道癌防治中更有效地投入,节约卫生资源,利国利民。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