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规定的建议截止时间内,上海代表团议案组收到建议116件,较去年有所增长。这些代表建议既聚焦改革发展重点,又紧扣改善民生热点。值得一提的是,代表们特别关注到了那些“容易被遗忘的群体”,呼吁为成年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喘息服务”、建立困境儿童保障机制、保障特殊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
刘小兵代表:建议设立自闭症日托所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刘小兵带来一条“建立成年自闭症人士日托服务机构”的建议。仅据2017年《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统计显示,中国现有自闭症与智障人群已超过千万,其中14岁以上人群约为800万,并以每年十几万的速度在递增。
刘小兵表示,当今社会更多的关注点都在于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治疗,往往忽略了成人自闭症这个庞大群体的康复及安置问题。许多家庭不得不留一名劳动力在家照顾自闭症患者,或让本该享受晚年生活的老人照顾,带来了许多麻烦,造成了家庭压力。若是单亲家庭,情况更是雪上加霜。这个群体及其家庭需要政府机构出台一些实实在在的帮扶政策。
刘小兵建议参照国外经验,对成人自闭症患者进行人口学统计,并从制度层面建立覆盖自闭症患者终身的政府公益服务体系。对于父母离世的自闭症患者的生存和养老,政府应提供切实保障,以满足他们从出生至终老各个阶段的不同需求,包括早期诊断与干预、康复训练、教育安置、大龄养护等各个方面。
目前已有的类似“街道阳光之家”日托服务机构一般不收中重度自闭症人士。刘小兵建议政府尽快建立自闭症人士日托服务机构,解决自闭症患者所在家庭实际困难,解救二十四小时面对自闭症患者、精神濒临崩溃并逐渐老去的家长——他们太需要喘息了,需要政府帮一把。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建议成年自闭症人士的日托服务机构办在社区,因为这种模式具有环境熟悉、离家近、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家属可参与做义工等特点,具有便捷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陈国民代表:保障特殊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赋予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包括每一个特殊儿童少年的权利。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长期落后于普通教育,特殊孩子的教育需求一直处于公众视野之外,融合教育的发展更是极为缓慢。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国民代表说,特殊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存在入学登记数据不完整、入学评估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入学后支持不足等问题。他建议建立特殊儿童少年信息系统。这些信息要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学龄前儿童残疾筛查、抢救性/精准康复系统、残联持证等。在数据更为完整的基础之上,以所有特殊孩子为基数来计算义务教育入学率;对于进入学龄期的特殊儿童,逐一进行入学前登记,了解其入学需求;对于6-14岁学龄的特殊孩子,逐一核实其入学状况,并每年进行复核,力求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义务教育。
陈国民代表还建议建立健全特殊孩子入学评估和争议仲裁机制,评估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在综合考虑孩子和家长意愿的基础上,实现最终的教育安置,落实到每个孩子的教学计划中。
在特殊教育师资方面,陈国民代表建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特殊教育教师/资源教师设置单独编制;要求随班就读的特殊孩子达到5人的学校,必须配备一名专职资源教师,不足5人的学校则必须配备一名兼职资源教师;专兼职资源教师纳入特殊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必须通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且在三年内获得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本报北京3月12日专电)
作者:本报特派记者 祝越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