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10日下午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委员进行大会发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王一鸣的发言题目是:“稳就业”要增强政策针对性。
王一鸣发言表示:
“稳就业”要聚焦结构性就业压力2018年,面对外部环境明显变化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我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出台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加大企业用工支持、强化专项就业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与此同时,服务业和高技术行业就业比重提高,就业结构和质量进一步改善。
总体上看,随着我国劳动力供需形势变化,就业总量矛盾已逐步缓解。从供给看,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自2012年以来累计减少约2800万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明显减速,每年农民工净增加人数由2010年的1245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184万人。从需求看,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就业容量持续扩大,2010—2018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带动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由112万人增加到206万人。与此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加快和产业调整升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趋突出,企业裁员和招工难、“有人没活干”和“有活没人干”并存,部分领域、行业、地区就业压力更趋突出。
“稳就业”要关注重点领域和人群
就业领域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中美经贸摩擦对就业的滞后影响逐步显现,随着“抢出口”效应减弱,加之全球经济放缓和去年高基数的影响,今年出口增速将有所回调,势必影响到外贸出口企业的就业。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将增大中低技能劳动者下岗转岗压力。受用工成本提高、严格环境监管、规范社保征缴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减员压力增大。高校毕业生总量和人才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用工需求下降,也使这些地区增加就业岗位难度加大。
从中长期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替代人”的趋势日趋明显,中低技能劳动群体和大龄劳动者就业难度增大。此外,随着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力进程加快,加之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务农经验和意愿,农业农村对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减弱,部分隐性失业将进一步显性化。
综上所述,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外贸出口企业、产能过剩行业、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地区,以及农民工、中低技能劳动者和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应是稳就业政策关注的重点。
“稳就业”要增强政策针对性
针对我国就业结构性变化新形势,我们既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做好就业形势监测、预警和应对预案,更要关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的就业压力,完善就业优先的政策工具,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加大对重点行业的就业支持。对易受到外部冲击和去产能过程中面临困难的行业,采取加大稳岗补贴、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保障就业,同时发挥好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的托底作用。二是加强对重点地区的就业援助。加大对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地区的支持,通过促进创新带动就业、专项技能培训引导职工转岗就业、鼓励新业态发展吸纳就业等举措,缓解就业压力。三是强化对重点人群的就业帮扶。通过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落户、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鼓励返乡创业等措施,稳定农民工就业。扩大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合理引导预期,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四是增强民营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实施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增强民营企业的信心和活力,扩大就业容量和空间。
作者:薄小波
编辑:李静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