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国政协委员潘建伟在记者会上表示,公众对于量子信息技术的疑虑,只是因为对这个领域不熟悉——其实,手机、电脑都是量子力学基本成果的应用,这一理论及其孕育的技术已经经历了百年检验。当大家对于量子密钥等技术也像手机一样熟悉,觉得一点都不神秘,我们的创新才算完成了。过去,我国科技长期处于跟踪模仿阶段,人们对于创新的自信心不足,其实现在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走到世界前沿的成果,这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自信心。
潘建伟说,“墨子号”量子卫星的性能比预想的要好,原先估计需要三年完成的实验,两年就完成了。现在,科研人员利用“墨子号”正在验证一些量子力学的理论模型,最近已经用实验数据证明“量子之光”模型是不正确的,这是近期比较大的进展。科研团队希望将成果早日推向实用化,“目前墨子号只能在夜晚工作,未来研制中高轨卫星,白天黑夜都可以工作”。
针对公众对于量子信息技术在科学性与正确性上的疑问,潘建伟认为,量子力学的经验与日常生活的经验是不同的。其实,手机、电脑都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成果,只是很多人在大学里没学过、接触过这方面的课程,所以会有各种疑虑。
潘建伟说,创新性成果从产生到应用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公众对这一领域、技术、产品的陌生、不理解。比如,当照相机刚诞生时,很多人认为它会“吸魂”,不敢拍照。早期量子力学也曾被认为是伪科学。第二阶段,则是对技术不成熟的疑虑。这主要由于过去我国科技长期处于跟踪模仿的地位,对自主技术的自信心不够。但现在我们的确是有创新性成果走在世界前沿。第三阶段,当大家觉得量子技术已经没什么神秘的时候,创新才真正完成了。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科普工作。
“我们的成果发表后,不少外媒评论,这次,中国真正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到来。”潘建伟说,我国在量子信息领域整体上已经具备了和发达国家展开竞争的能力,在多个研究方向上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
“现在,量子科技碰到与当年美国的曼哈顿工程类似的情况。一开始,做前沿研究,只需一二百人就能做起来;做卫星可能要上千人,但今后再发展,就需要更多的资源和人才汇入。”潘建伟打比方说,如果说量子信息是一棵竹子,过去一直在泥土中酝酿破土,现在则到了破土而出的时候,将很快进入拔节猛长的阶段。“如果它被栽在花盆里,最多就长成一个盆景,如果可以长在山林中,就可能发展成一片竹林。”
量子通信加密技术究竟有什么作用?潘建伟解释,信息安全对国家、个人都很重要。比如,今后无人驾驶越来越普遍时,就要尽量防止个人账户被黑客攻击,量子信息可以提供无条件安全手段,未来将大幅提升信息安全水平。“目前国家准备实施量子信息领域重大科技项目,还在筹建国家实验室。我希望可以探索一种更好的机制,利用举国之力,更有效地协同创新——我们要力争在量子信息领域保持和扩大领先优势,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让我国真正成为未来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引领者!”潘建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作者:许琦敏
编辑:许琦敏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