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到劳动教育被列入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再到如今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劳动教育迎来新的“春天”。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杨承志开诚布公地建议:针对目前劳动教育被边缘化的教育问题,建议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中高考人才选拔评价体系,推动劳动教育发展。
在我国,劳动教育的理念其实由来已久。
上世纪80年代,教育部发布《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提出了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要求,劳动教育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到上世纪90年代,“劳技”几乎是所有学校的必修课程,有课时保证,传授系统的劳动知识、技能、价值观。
近年来,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情况理想。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柳夕浪认为,不管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没有把劳动摆到应有的位置上。一些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不敢组织学生去劳动。一些家长也把孩子该干的活大包大揽。劳动教育弱化甚至缺位,导致现在的学生劳动能力弱,并且对劳动价值观念的正确认识。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教研员贺明菊从事教育20余年。贺明菊学的是物理,是被推荐去当的劳技课教研员,多年的坚持让她对教育的变化感同身受,同时也存有些许苦闷。“苦闷的是整个社会对劳动基础教育的不重视一直存在。”
“当前劳动教育在家庭中被‘软化’、在学校中被‘弱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现状不容乐观。”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张显友呼吁,强化中小学劳动教育刻不容缓。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阴中学校长皇甫立表示,要努力补上劳动这一课,可以通过健全和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促进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开辟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构建推进劳动教育的考核制度等方式,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全面开展。
这与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李守镇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说,应强化劳动教育的感召作用,在开学第一课、入团仪式、成人仪式、毕业典礼、校庆典礼等常规性仪式中增加和突出劳动元素,邀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模范人物参加,引领青少年学生感悟劳动的魅力和意义,发挥劳动教育作用。
作者:张鹏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