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甲骨文的发现,标志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中华文明的记录从甲骨文开始至现代汉字一脉相承,甲骨文也成为见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标识。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承载的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2017年11月,“甲骨文”项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高度认可。因此,宣传推广甲骨文,对于加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甲骨文宣传推广的提案,建议解决甲骨文在宣传推广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马萧林看来,当下甲骨文的宣传推广方面存在着这样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教育部门没有形成甲骨文宣传推广机制;二是缺乏通俗易懂且严谨科学的普及教材;三是社会宣传推广力度不够,这主要指的是大多数甲骨资源仍然收藏在博物馆或发掘单位的库房内,公开展出的较少,公众难以近距离接触;四是甲骨文教育推广的师资力量薄弱。
为此,马萧林建议从五个方面加强甲骨文的宣传推广:
一是加快编辑出版甲骨文普及读物。
二是加快建立宣传推广甲骨文的教学机制。
三是加大甲骨文展示宣传推广力度。
四是加快培育甲骨文师资队伍。
五是加快甲骨文宣传推广试点工作。
作者:范昕
编辑:范昕
责任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