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林表示很受振奋。他说,国务院关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到,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8.5%,逼近十三五规划中制定的60%的预期目标。但是这个指标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他认为,在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创新驱动发展困难增多的情况下,要实现进一步的经济增长与发展,必将更加依赖高质量的科技供给。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出台了若干政策文件,去年12月发布了督办性文件,要求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多的自主权,确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科研积极性,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活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理在此次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项目研究经费“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等等,以及具体的改革举措。
作为一名长期耕耘在科研一线的工作人员,李林要从“松绑”和“助推”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松绑,为创新松绑。
今年1月22日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明确了:一表多用、一表多能;实现项目全周期“信息一次填报、材料一次报送”;在研究方向不变、不降低考核指标的前提下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预算调剂权下放,以及破“四唯”等一系列顺应科技创新规律、科技治理规律的改革举措,充分展现了国务院部委关于落实抓好相关文件精神的实际行动,受到了广大科研人员的拥护和欢迎。
为此,他有三方面建议。
首先,要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松绑政策措施尽快辐射至国家五大科技计划的其他四类,并将各省市自治区同类项目和资金一并纳入,同时完善有利于科研机构自主权、扩大备案工作的部委及省部联动机制;发挥科研高校和科研院所政策创新策源地作用,将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中,支持开展基于绩效、诚信和能力的科研管理改革试点,将这项改革试点由目前的63家高校和中科院院所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及时进行总结提炼。将有利于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科技供给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拓宽,实时推广至全国,尽早发挥政策效应。
其次,基于基础科研活动不确定性以及相应的规律和特点,在部门预算执行考核管理、存量资金管理等方面,能给予政策上的特别支持。比如,对基础应用、基础研究的研究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存量资金,能否在不超过一个年度到位经费量的情况下,考虑不纳入考核的范围,以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率。
第三,加强自主权政策创新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保护体系的建设,保护好科研机构在现代治理体系及建设中的创新创造性和积极性,也将保护好科学家落到实处。
关于“助推”,指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助推。
李林说,科技成果转化,这是科学与经济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我国新时代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从修订科技成果转化法,到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再到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形成了从法律到配套细则,再到具体任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部曲”,但在打通科技创新价值链最后一公里的探索中,仍面临若干掣肘,其中缺乏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队伍,是当下面临的最大制约。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既懂技术,懂技术产权,还懂管理和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就此,他也提出三点建议。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输血工程,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技术转移方向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设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成果转化专业资质制度及职业准则等。打造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科技成果转化专业队伍。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造血工程。扩大国家技术转移的示范机构、第三方社会机构的规模,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将其由单纯的中介服务向介入成果的创造、经营、保护、转化全过程、增值型转变。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活血工程。鼓励科研机构自主建立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在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收入分配等制度设置方面加大激励,合理界定其在科技成果转过过程中的收益及权益等。
作者:顾一琼
摄影:袁婧
编辑:王翔 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