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两会特别节目《央广会客厅》访谈节目请到了一位重量级的嘉宾——全国政协委员、我国首位飞天航天员、航天英雄杨利伟。聊起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杨利伟说,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是建立在科学依据基础上的,这部科幻电影让人发挥想象的空间,可以引领科技的发展,也反映出了中华文化对家园的一种独特情怀。
杨利伟说,“虽然我没有到影院观看这部电影,但是关注了它的很多介绍。首先,艺术和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科幻文学、科幻电影等,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是有科学依据的。这部科幻电影,先不去看电影里的科幻情节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仅从表现形式上就值得我们去推广,因为在科学的基础上去发挥人的想象空间,可以更好引领科技的发展。我也看过其他国家的一些太空主题的影片,我觉得《流浪地球》反映了中华文化对家园的一种独特情怀,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的团队精神,希望今后有更多类似的科幻作品出现。”
2003年金秋,杨利伟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国家授予他“航天英雄”的荣誉称号。
在杨利伟的著作《天地九重》中,他回忆航天事业“此去天路迢迢”:就像一个作战集团,各支部队都在夙兴夜寐、风雨兼程,赶赴前沿战场。这个战场不是两军交战的所在,而是国家综合实力、科技发展水平、民族智慧、志气与自信心的竞技……
其中有一次意外,杨利伟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意外出现了。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要承受不住了……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经过研究,我们的工作人员了解到,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出现过这种情况……”
来源:人民网、央广网、新华社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邵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