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7496号建议的答复”其中教育部对于“让书法纳入中高考评价体系”的问题作出正式答复。
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7496号建议的答复
教育部回复说,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广泛开展书法教育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书写能力、提高文化品质和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相关文件明确提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
据此,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小学阶段要在每天的语文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针对一些学校在书法教学课时不落实问题,教育部将强化督导,要求各地将书法课落实情况纳入对学校工作的考核评估体系。
日前,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也公开表示,各级学校要深化书法教育,社会各界应支持书法教育,共同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
对于代表们提议的:“关于中小学生书法进入课堂”,教育部进一步回应说。
考试评价对于推动书法教育具有积极引导作用。
以当前高考为例,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中已经融入了一定比例的书法类试题;对考生书写也提出了要求,在写作题中规定1个错别字扣1分;根据考试部门对高考阅卷情况的分析,在其他方面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书写整洁美观的考生得分会略高于书写潦草的考生。具有书法特长的学生,可以在中、高考自主招生中发挥自身优势。
另外,全国已有多所高校开设“书法学”专业,有书法特长和爱好的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报考。
显然,将书法纳入中考高考体系,对于切实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进课堂有直接推动作用,但由于这项工作的高利害性,必须要从考试选拔的目标和测量学角度考虑,兼顾满足人才选拔需求、引导中小学发展素质教育及大规模考试组织的可操作性,考试内容、方式、程序和结果要体现公平公正等要求,书法是否适宜作为面向广大考生参加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的考试科目,教育部还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步探索适当的方式方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分析说,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较之其他艺术教育尚有一定差距。
“这种差距是由于多种因素所致的,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课停顿三十多年,书法教育‘断代’的影响已凸现出来。特别是在今天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信息时代,人们认为花费时间练字费时费力,使用电脑的时间远远多于执笔写字,提笔忘字已经是很多国人书写汉字时的常态。“
赵长青说,专业书法教师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学书法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并且短期内很难有所改变。
有关师资的问题,教育部在此次答复中也有明确提及:近年来,为不断提升书法教师专业水平,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书法专业人才培养。全国已有十余所师范院校开设了书法专业和书法教育专业,招收培养从事书法教育的专业师资。教育部支持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有关高校在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相关学科下自主设置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方向,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生培养。
二是强化师范生书写能力训练。师范院校有重视包括书法在内的“三字一话”等技能训练的传统并建立了相关考核制度,提高非书法专业师范生的书法水平以及书法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各类人才计划,以及“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评选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和研究人才比重,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四是开展教师书法教育培训。2014年起,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中专门设置“优秀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14—2016年共培训4050名传统文化骨干教师,为各地开展传统文化教师培训培养了一批“种子”教师。2015年,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与中国文联联合启动实施了“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和教育书画协会共同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力争用五年时间,培训全国中小学书法种子教师和省地县三级书法教研员约7000人,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三期培训班。
作者:本报记者 张鹏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