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为中小学生“减负”始终成为全国两会上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去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实,国家层面已经先后发布了多个减负令,但感觉孩子负担不减反增。
对此,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在去年两会上回应说,“对于减轻学生负担,这些年,我们已经迈出了重大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一本帐,都知道总体上负担为什么没减下来,都知道自己孩子的负担是谁加上去的,我想,每个家长心里清楚,每个老师心里清楚。”
何为“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我们把它叫做负担。在这个以内的,我们把它叫做课业、学业,叫做必须付出的努力。这一点,我觉得在这儿我们应当把它区分一下。不然谁都讲负担,但是很多人讲的负担又不是同一个负担,我们要减的是这个负担。
为此,2018年全年,教育部首先在整顿教育培训市场上下足了功夫。
截至2018年11月30日,教育部公布的整改数据显示,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1050所,存在问题机构272842所,现已完成整改211225所,完成整改率77.42%。
西藏存在问题机构已全部整改;
黑龙江、上海、安徽、河南、海南、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存在问题机构整改完成率在85%以上;
河北、山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省份存在问题机构整改完成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4%;
山东、云南、湖北、北京、青海等省份存在问题机构整改完成率排在后五位;
山西、江西、广西、四川、陕西等省份存在问题机构整改完成率较上期通报提升较快。
而在上海,过去的一年,义务教育阶段重磅消息迭出,“新政”接连出台。
比如,2018年开始,上海“幼升小”新政“靴子”终于落地——今年,公办、民办小学同步招生。对于那些没有报名公办学校,又未被民办小学录取的学生,将以“本市户籍人户一致优先、同类排序靠后”为原则,按照当年度区、校招生政策和细则安排入学。
去年,市教委强势出击,奥数四大杯赛全部被叫停。随着本市对培训市场全面摸排完成,一批不符合办学资质的培训机构已被逐步关停;
今年起,规范民办培训机构的“一标准两办法”正式付诸实施;
不久前,已被叫停的“3E少儿英语测试”企图转战外地,也被主管部门及时查处……
不难发现,一年来,上海的教育生态正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发生新的积极变化:义务教育均衡程度进一步提高,被视为“难解的死结”的中小学生课业过重顽疾,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根治希望。
作者:本报记者 张鹏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