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斯在最后时刻的任意球破门,把几乎掉下悬崖的德国队拉回了安全地带,卫冕冠军重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视觉中国)
当托尼·克罗斯拨出那记任意球前,索契菲什特奥林匹克体育场里的这场德国与瑞典之战充满着宿命感:在本世纪此前举行的四届世界杯中,四位卫冕冠军中的三位折戟小组赛。
第32分钟,瑞典人托伊沃宁的那次精巧挑射得分看起来更像是南美人的作品,四年前,智利同样是第二轮中击败西班牙,巴尔德斯在反击中打入的第一球与此异曲同工。更为嘲讽的是,托伊沃宁在过去一整个赛季的法国甲级联赛中无一入球,就在五天前对韩国的首战中,这位芬兰后裔还表现得像一匹笨马。
就在瑞典队的进球发生前一分钟,德国后腰鲁迪血流不止被换下场,赛后诊断为鼻梁骨折。不敌墨西哥的那场比赛中,勒夫的爱将赫拉迪被完全打爆,启用鲁迪进入首发顶替过去四届大赛的绝对主力,这是德国主帅最冒险的赌博。但仅仅半小时,变招就意外失效。在世界杯中,厄运总会接踵而至——2002年次轮对乌拉圭,背水一战的法国队在第16分钟就因伤损失了中卫勒伯夫,第25分钟又遭遇亨利被红牌罚下——德国人也领受到了红牌,第82分钟,博阿滕的鲁莽铲球为自己换来了第二张黄牌。虽然场上比分已是1比1,但这对德国人并不够,他们依然身处悬崖边。
拨球,罗伊斯停球,克罗斯跟上射门,皮球画出弧线从几乎唯一可以洞穿大门的角度钻入球网。这是克罗斯全场第144次触球中最完美的一次。只是一秒钟工夫,似乎所有的阴云都被吹散了,方才还濒临坠崖的德国人已经看到了晋级的曙光。笼罩整场的宿命感,瞬间换作了另一个话题——“足球是一项简单的运动。22个人追一只足球82分钟,然后德国队被罚下一人,所以成了21个人追足球13分钟,最后不知为什么还是德国人取得了×××的胜利。”加里·莱因克尔在赛后如此感慨。这位57岁的英格兰名宿只是修改了自己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名言:“足球是一项简单的运动。22个人追一只足球90分钟,最后总是德国人赢。”
1990年世界杯半决赛,莱因克尔在第80分钟的进球扳平比分,让他的英格兰队看见了击败德国队的曙光,但那支自1966年后最棒的“三狮军团”在点球决赛中落败,留下了“加斯科因的眼泪”这幅经典画面,以及莱因克尔的名言。那个时代乃至早先的德意志足球并不以技战术见长,但他们超出常人的精神属性让众多对手胆寒,无论是对战当年不可一世的匈牙利、荷兰,还是更激情的阿根廷、英格兰,德国人总能以看似笨拙的方式击败对手,虽然过程艰难,结局却如宿命般早早书写完毕。
而勒夫的这支德国队拥有截然不同的风貌,他们依然占据身体和精神优势,却痴迷于西班牙式的足球。刚从克林斯曼手中接过球队的勒夫本非如此,但随着克洛泽的老去和几位中锋接班人的萎靡,他从瓜迪奥拉的无锋阵中找到了灵感,而巴萨足球在德国足坛的一时风靡,也确实为德国队搭建起了可行的阵容方案。自2012年以来的三届大赛为勒夫树立起威望,也让德国队与过去的自己越来越不同。有趣的是,即使半场结束就换上了队里唯一的古典式中锋戈麦斯,勒夫依然告诫球员“不要起高球”。但大脑与身体未必会始终忠诚于彼此。德国队在60分钟后的危急时刻不再局限于不断传控,戈麦斯的支点作用在禁区内渐显威力,所有人都必须对这个事实低头:足球世界里,高空球和远射是破密集防守不多的办法。
德国队似乎打破了卫冕者落魄的宿命,又延续了德意志命硬的宿命,而对于勒夫,他将在俄罗斯世界杯上继续与自己的命运搏斗:是执拗于自己创立的理念,还是换一种新的应对手段。撤下厄齐尔,撤下赫拉迪,已是勒夫对自我的极大挑战,但如何使用戈麦斯,则可能涉及自我否定。作为德国足球史上最伟大的主教练之一,勒夫自然比谁都更清楚,苛刻的足球世界终究以结果评价一切。
作者:沈雷 编辑:谷苗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