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纳克拉托夫,对大部分人而言是一个极其陌生的俄罗斯名字。那么,瓦洛佳呢?在中国足球职业化初年,还是大学生的瓦洛佳加盟上海申花,他一炮而红,成为当年甲A联赛的最佳外援,次年虽然个人表现平平,瓦洛佳还是帮助申花夺得了甲A冠军。瓦洛佳是上海球迷心中最早的外援偶像。20余年过去了,当年那位相貌斯文的俄罗斯小伙,如今又在干些什么呢?
由于在外负责足球夏令营的训练工作,瓦洛佳已经有三个星期没回家了,但在收到来自上海的采访请求后,他二话没说刚刚吃完晚饭就又从家里跑了出来,“来自上海的要求,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哪里,都没有任何问题。”昨晚,当瓦洛佳看到记者脸上挂满的歉意,连忙拍了拍我的肩膀,并用标准的中文补了一句“放心,没问题”。
瓦洛佳的家住在圣彼得堡东北边,距离市中心大约10公里,在街边的一家咖啡馆刚刚坐下,他就如同连珠炮般地诉说着上海这座城市对自己有多重要,“对我来说,那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岁月,是我足球职业生涯中最开心的三年。我对上海的感情非常深,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愿意再回到上海,继续书写我和这座城市的足球故事。”
瓦洛佳如今是俄罗斯国内颇有知名度的五人制足球教练,他担任主帅的圣彼得堡09队此前三年成绩斐然,先后夺得俄罗斯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第三和杯赛冠军,此外,他还从事足球青训工作20年,“我知道中国如今正大力开展足球青训,也已经有人询问我是否愿意回上海从事青训工作,我的回答当然是‘非常愿意’。”
始终关注中国足球和上海申花
虽然已经离开中国足球许久,但瓦洛佳坦言自己经常会通过网络关注中国足球,“我知道上海如今还有一支上港队,去年拿到了联赛亚军,广州恒大是冠军。我知道上港队很多球员都是由我当初的教练徐根宝培养的。但让我感到有些不开心的是,为什么申花最近几年始终没能在联赛中取得好成绩,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虽然去年申花拿到了足协杯的冠军,但在联赛中却只拿到了第11名,到底发生了什么?”一时间,记者反倒成为了被采访的对象,“我没有办法不去关注中国足球,毕竟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感情太深了。”
瓦洛佳一直想着上海,而上海也没有忘记这个曾经的毛头小伙。令瓦洛佳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发生在2015年。“那年我回上海参加活动,一天我买了上海大鲨鱼的票去看CBA比赛,在门口排队进场时就已经有人认出了我,他们呼喊着我的名字。比赛还没过半,更多人认出我了,他们很有礼貌地走过来提出了签名和合影的要求。”不仅在篮球场和足球场,就连在银行办事时,瓦洛佳也被人给认了出来,“过去了整整20年,还能有那么多上海人记得我,我太感动了!”
1994年,为申花队效力的瓦洛佳每月能挣500美元,而现如今中超外援的工资早已上涨了上千倍,对于这一切,瓦洛佳当然也早有所耳闻,“这很正常,时代变了,收入肯定也会变,我心里没什么可以不平衡。钱当然很重要,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在上海的三年,给我人生带来的回忆、收获和喜悦,不是用钱能够买来的。我接受属于自己的命运,而此后发生的事情我根本掌控不了,又何必在意呢?”
瓦洛佳告诉记者,如果有机会的话,自己愿意回上海续写属于自己的足球故事,事实上已经有朋友来询问他关于这方面的事情,“我知道中国足球目前正大力发展青训,来自各方面的投入也很大,如果有机会,我当然愿意回去。更何况在上海当教练的收入肯定会比这里要高,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呢?当然了,我现在的长处是培养年轻球员,我更喜欢教孩子们踢球。”
俄罗斯曾与中国足球走过相似的阶段
2018年前,俄罗斯队虽多次杀入世界杯决赛圈(不计算苏联队成绩),但从未晋级淘汰赛。而正在进行的俄罗斯世界杯上,东道主凭借两场漂亮的大胜已经提前锁定小组出线名额。瓦洛佳表示,俄罗斯队此番的出色表现与主场作战有关,但更多的变化则来自深层次,尤其是俄罗斯官方近年来大大加强了对联赛和青训的重视程度。
“中超现在拥有很多大牌外援,球员们的收入也很高,其实俄罗斯足球也经历过非常相似的阶段。比如胡尔克,在加盟上港之前他就曾在泽尼特效力。”瓦洛佳说,大牌外援的到来不仅让俄罗斯本土球员学到了更多,也极大提高了足球联赛对于球迷们的吸引程度,更重要的变化发生在青训层面,“对于家长们来说,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总是坐在电脑前,再加上看到足球运动员能赚钱,所以就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被送到了足球场,我一直在圣彼得堡训练年轻球员,这种变化给我的感受最直接。”瓦洛佳认为,中国目前所走的道路很正确,重视青训一定会带来非常积极的效果,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培养他们对于足球的兴趣才更重要,“他们应该更多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而不是一味关注胜负。我最不喜欢看到的事就是教练在场边逼着孩子们一定要赢、要赢,这对他们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采访临近结束时,瓦洛佳告诉记者,自己将在6月28日前往加里宁格勒观看英格兰和比利时之战,之所以要跑这么远是因为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球票实在太难抢,“世界杯的举办又一次推动了俄罗斯的足球发展,今年夏天在圣彼得堡的足球夏令营数量成倍增长,很多人都给我发出了邀请,希望我去带孩子们训练。我很高兴看到这种变化,我也相信,中国足球能在未来获得同样巨大的发展。”
(本报圣彼得堡6月22日专电)
作者:陈海翔
编辑:吴雨伦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