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版昆曲《牡丹亭》,武生名家侯少奎出演判官。
下图为京剧中的“昭君”形象。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继去年以中华原创戏曲板块的形式推介一批戏曲节目之后,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再次成为中国好戏集中亮相的平台。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将有近10部来自各地的优秀戏曲节目登陆上海戏曲舞台,除了京昆之外,还包括豫剧、越剧、沪剧、台州乱弹等多个地方戏曲剧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而戏曲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为活态和立体的展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力推中华戏曲,一方面是通过一流剧目和一流表演,把观众带回剧场,真实感受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同时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打开了一扇门。
戏曲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独有的艺术门类。戏曲之美,正是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成就戏曲之美
作为百戏之祖,昆曲饱满地蕴含着中国传统的音乐和文学——它集中国传统诗词曲的文学之美,《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同时也在昆曲舞台上得到演绎;其唱法绵延六七百年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戏曲舞台上最古老的声腔。
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最令人期待的一台戏曲演出,就是集结了全国17位国宝级艺术家的上下本昆曲《牡丹亭》,目前已经一票难求。这个由全国多家昆剧院团齐力打造的大师版本不仅汇集了当今昆曲界最重量级的表演艺术家,更是精心挑选了最合适每位艺术家演出的折子串联,力图将近半个世纪以来,几代昆曲大师精心打磨的不同风格《牡丹亭》都有所展现。去年12月,该剧在北京首演,创下了戏曲演出的票房纪录,靠的正是经典传承的魅力。
而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则是中国各地域表情、声音、气韵与文化的总和。秦腔一声吼,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裴艳玲的河北梆子,携着燕赵之气扑面而来;越剧舞台上宝哥哥的一个亮相,就让“江南人”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了血肉。一方水土,养的不仅是人,也是戏。正因为如此,地方戏曲,是离人最好的心灵慰藉。
今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一出《戚继光》将让观众看到难得一见的台州乱弹。台州乱弹是现今唯一保留了“乱弹”名称的剧种,有近400年历史,浓缩了台州地域文化的精髓。其舞台语言以中原音韵结合台州官话,通俗易懂,别具特色。《戚继光》一方面体现了台州乱弹“文戏武做、武戏文唱”的表演风格,同时还动用了很多民间音乐,并且将民间习俗、地域场景等台州本地元素融入其中,成为该剧一大亮点。
承载和延续了中国人最朴素的价值观
正是因为根植于地方,根植于民间,地方戏曲可以直接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渗透到普通民众内心,这也成为其相对于其它艺术形式而言最大的优势所在。可以说,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华戏曲,几经岁月流转,承载和延续了一代代中国人最朴素的价值观。几百年来,传递正能量,触发情感共鸣,始终是戏曲和观众相通的重要手段。
此番来沪的豫剧《焦裕禄》以新的角度、新的素材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独特的“兰考往事”。该剧选取“火车站访灾民”、“瓦窑村搞调查”、“登封买粮食”、“为女儿换工作”、“痛斥浮夸风”等几个典型故事,展现了焦裕禄同志求实、亲民的可贵品质和伟大精神,深刻体现了焦裕禄“心中装着老百姓”这一主题,塑造了令人感动的焦裕禄精神。豫剧名家贾文龙努力从形象和气质上尽可能还原焦裕禄,不演事迹,而是回归人物本身,做到真实、人性化。该剧不仅获得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而且多次送戏下乡,足迹遍及北京、新疆、湖北、河北、成都、河南各地市,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和欢迎。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带来的新编历史剧《屈原》,是越剧在题材上的重大突破,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不失江南的婉转风韵。该剧通过对屈原这一人物的刻画与塑造,让观众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句有了更加真切的体悟,其中所蕴含的浓烈的家国情怀也因此更加触动人心。
带着现代意识继承传统,实现戏曲与当下的审美对接
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以来,地方戏曲在演出市场上被日益边缘化,一些剧种面临失传危机。而此番将要在沪上演的这些戏曲作品,此前在各地上演时都产生了叫好又叫座的效果,为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经验与样板。
记者注意到,这些戏曲作品中既有传统戏,又有新编历史剧,还有现实题材作品,体现了戏曲界对于“三并举”方针孜孜不倦的实践。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这些作品之所以获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是因为它们无论传统戏、现代戏还是新编历史剧,都在努力实现传统戏曲与当代审美、时代精神的对接,努力做到在现代剧场的环境里,在现代视角的关注下,更加自觉地展示传统的魅力。
以上海越剧院的原创大戏《双飞翼》为例。该剧取材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人生经历,剧名就来自他的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在发挥戏曲唱念做打舞综合表演艺术的魅力和特色的同时,主创学习话剧贴近时代的现代剧场观念,积极吸收话剧心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特别强调人物的深刻体验和突出性格。该剧于去年首演,此番亮相艺术节,则在舞台布景上有全新设计:色彩一改先前的丰富和热烈,三面都是白色;取消了舞台上的三层移动平台,完全以空旷示人。清新素雅的风格衬托了主人公的高洁品行,也更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
天津京剧院的《康熙大帝》和吉林省京剧团的《杨靖宇》同样在充分运用传统戏曲表现形式的同时,融入了大量现代手法。《康熙大帝》中的一些舞蹈、武打、人物动作设计等等,既传统又现代,体现了戏曲美学追求上先继承后发展的思路;《杨靖宇》中,为表现抗联战士在长白山中飞崖跃涧与敌周旋的场景,舞台上采用了弹床三连跳,演员在空中完成难度较大的技巧,而到了演出尾声,创作者利用移动平台和灯光特效,在两个时空里,让爱国者与侵略者进行了心灵碰撞,效果十分震撼。
上海沪剧院创排的《邓世昌》,塑造了一个不仅有“侠骨”,也有“柔情”一面的英雄:邓世昌与妻子何如真的夫妻情,与刘步蟾等同僚的兄弟情,甚至对丁汝昌、李鸿章等上级官员既理解又愤慨的复杂情感,都在剧中得到展现。在舞美设计上则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层层叠叠的不规则弧形可以随着灯光变幻成海浪、云彩等不同的场景;而在最后一场海战中,以竖立的桅杆、移动的平台、仿若激光炮的灯光效果来营造战斗激烈的场面,颇为壮观。
中华戏曲之不完全推荐
这些剧目,让你看到中华戏曲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上所能达到的高度
越剧《双飞翼》
时间:10月16、17日
地点:天蟾逸夫舞台
看点:以晚唐甚嚣尘上的“牛李党争”为时代背景,主人公是著名诗人李商隐,故事聚焦了他金榜高中后的几天内所发生的巨变。不过该剧集中描写的依然是越剧最擅长表现的“情感戏”,上海越剧院黄金搭档钱惠丽和王志萍分饰李商隐和王云雁。两人同为梅花奖和白玉兰奖双奖得主。徐派小生钱惠丽发挥了清秀而潇洒的舞台气质,加入了大量情绪跌宕、大开大合的唱腔,完成了李商隐这个唱做并重、极具挑战的角色。而王派花旦王志萍唱腔醇厚,表演含蓄多情,把越剧缠绵悱恻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大师版昆曲《牡丹亭》
时间:10月31日(上本)、11月1日(下本)
地点:上海大剧院
看点:不只是单纯的经典剧目欣赏,更是对昆曲艺术的传承。17位国宝级艺术家齐聚,展现历经岁月打磨的大师风范。其中既有7位姿态万千、各美其美的“杜丽娘”先后登台,也有昆曲“四大小生”带来的艺术风格各异的柳梦梅形象。张继青的朴素隽永与华文漪的华美端丽都唱出了杜丽娘的闺秀神韵,石小梅与岳美缇似是迥然不同的表演特点也同样呈现了一个倜傥而儒雅的柳梦梅。
京剧《康熙大帝》
时间:11月8日
地点:天蟾逸夫舞台
看点:以康熙皇帝平定葛尔丹叛乱为主线,以收复台湾为副线。全剧充满京味特色,大气、流畅、好听、好看。天津京剧院院长、“二度梅”得主、著名文武老生王平领衔出演康熙帝,将自己多年来的艺术感悟融入传统、严谨的京剧“四功五法”中,扮相英武威严,做工大方稳重,演唱醇厚动听,剧终处的大段二黄唱段成为全剧高潮。
台州乱弹《戚继光》
时间:11月10日
地点:大宁剧院
看点:戚继光抗倭14年,最风光的阶段就是在台州。台州乱弹是现今唯一保留“乱弹”名称的剧种,距今有近400年历史。其唱腔十分丰富,以乱弹为主,兼唱昆曲、高腔、徽调、词调、滩簧等,是全国少有的多声腔乱弹剧种之一。台州乱弹的剧种特色是“文戏武做、武戏文唱”,风格阳刚,非常适合表现“戚家军抗倭”的荡气回肠。
文汇报首席记者 邵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