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生态环境局局长寿子琪在出席今年全国两会、参加分组审议时说:上海空气质量好不好,要靠长三角小伙伴一起帮忙。
除了空气质量,上海的水治理也需要长三角的小伙伴们一起来帮忙。
长三角城市群有26个城市,这26个城市对于优美生态环境的追求渴望是一致的。为了发挥好长三角协同效应,2018年8月长三角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工作小组办公室成立,以清单形式明确各相关省(市)各部门的一个时期内的重点任务清单,有效推进了相关工作。然而,由于沪苏浙在相关水体和周边功能定位上差异较大等因素,水资源环境治理和保护中存着一些问题。
钱锋、周锋、葛均波、陈义汉、郭长刚、冯丹龙这几位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指出,这些问题包括:
沿江高污染产业和行业污染风险众多
长江、黄浦江上游产业密集,沿江城市集中发展石化、化工、冶金、纺织、造纸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尤其是化工产业规模较大,如江苏化工企业数量全国第一,有24个化工园区,有许多入河排污口和风险企业存在。黄浦江、长江都是重要的内河航运通道,内河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船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船体洗舱水,都是移动的污染源。
黄浦江上游来水水质不稳定
上海金泽水源地水质不稳定。金泽水源地的太浦河取水口,距离沪苏皖交界处不足五公里,上游吴江汾湖工业区,执行地表水标准,有通航、泄洪功能,下游上海段是饮用水标准。加上支流与沿途污染的汇合及流入,至使金泽断面难以稳定达到Ⅲ类水质。
跨区域利益共享机制有待建立
沪苏浙在相关水体和周边功能定位上分歧较大:上海认为太浦河是金泽水源地(目标水质为II类)的唯一来水通道,定位为“清水走廊”,长期以来一直将青西地区作为水源保护区管控;浙江嘉善的水源地在太浦河,但也是太浦河的污染源之一;江苏方认为太浦河主要功能为太湖泄洪通道,按农用水功能管控。由于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三方很难在水源地保护上取得一致意见,一些重大水利项目推进困难。
对此,几位委员们建议:
加强对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协作
围绕长江口、杭州湾和沿海的水环境研究、太湖流域河网水环境治理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工程等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和重大工程,发挥区域内一系列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重点科研机构的作用,大力实施区域科技联合攻关计划。
协调好长三角水环境治理联动,推进流域区域合作,深化区域环境信息共享
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与相邻各省行政区域边界水环境质量监测信息共享、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合作。加强跨界临界饮用水水源地协同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及上游干支流两岸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等风险点位的累积性环境风险定期监控和评估,进一步完善流域、区域上下游政府间的信息沟通和联络机制,实现信息跨省、跨部门实现共享。
推进太浦河水污染防治协作,试点跨省市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方式
进一步拓宽资金使用范围,探索补偿资金跨省(市)的专项转移支付。对太浦河上游跨省界区域,在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平台下,通过项目补偿和技术补偿的对口帮扶方式,加大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力度,减少上游邻省相关企业污染排放可能对水源地的潜在影响,探索上下游间合作共赢的配套政策,建立水源地安全的根本和长效保障体系。
强化区域塑料垃圾河流长三角共性问题的联合突破
在区域塑料垃圾河流治理上,率先在全国建立长三角地区消减塑料垃圾的管控法规,推动“河长制和湖长制”与“湾长制”的衔接,强调其塑料垃圾的管控职责,构建“源”“汇”双截留的塑料垃圾管控防治机制。
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加强长三角区域联动,进一步提升水资源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效果,是未来几年里上海及长三角区域各省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