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上好‘大思政课’?”昨天下午,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沪上高校和红色场馆来了一次“联动”。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系列思政选修课总策划顾晓英的主题分享,把大学思政“金课”的资源和经验推广到红色场馆,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面向大众继续讲好“中国故事”贡献高校智慧。
顾晓英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先行自觉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样才能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学生才能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10月17日下午上海大学校内的《形势与政策》课堂上,顾晓英就已经感受到了学生对正在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满满的热情——几乎所有学生前一天都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仔细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她趁热打铁,和学生一起深度学习大会报告,并邀请多位教师加入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
图为课后学生反馈的大数据词云
今年秋季学期,顾晓英作为总策划继续推进学校“理论中国”系列新课程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此,我们计划下学期开设‘美丽中国’‘能动天下’等新课,及时融入党的创新理论。”此外,学校还将启动新一轮教师课程思政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近年来,上海大学推出的“人工智能”“红色传承”等多个系列思政课都深受学生喜爱,其中不乏“创新中国”“光影中国”“体育中国”等热门课,往往选课名额一开放就被选满。
图为上海大学《光影中国》思政课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程波,是“光影中国”授课教师之一。他和团队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美育工作融入电影学科,反映“光影”中的中国发展历程。他表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今后做好课程思政建设的主线,在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认识现实,以更好应对未来的挑战。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校级课程思政工作室主持人肖俊杰主讲的“生命智能”是一门备受学生喜爱的通识课,融合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两大学科领域,入选上海高校思政领航计划的思政“金课”。如今,他也在思考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融入到课堂上的跨学科思维训练以及深度学习的场景体验中,启发学生立足科技创新,多维度思考问题,提升科学与人文融会贯通的能力。肖俊杰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教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为国家培养优秀的青年人才,最重要的是要引导这些青年人才聚焦国家大战略,瞄准科学前沿重大科学问题,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致力于解决‘卡脖子’难题,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作者:储舒婷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受访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