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世界在快速发展,大家都在追求大同、标准件,个性化城市的特征是很宝贵,不能复制和克隆。上海就是这样的城市。
——李守白(海派艺术家、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我是住着石库门,喝着浦江水长大。在世界各地游走生活,回头发现还是上海最好。上海就是种在我心里的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它威武、茂盛,吸引着四方鸟翔雀飞。这棵树的树冠如此之大,如此包容,给了我无尽的灵感,也给了我深深的安全感。”
俯瞰上海老石库门建筑群
海派艺术家李守白有很多头衔和职务,其中最特别的是被他称作“美丽绰号”的“石库门先生”。40多年来,他创作了近千幅海派艺术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巡展中,人们在这些“上海”面前好奇驻足,围着“石库门先生”打听着上海的一切。
李守白作品《童年时光》
李守白出生于新天地太平桥附近的石库门里。他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弄堂里玩耍,奔去附近的城隍庙、黄浦江嬉戏。因为父亲是一名画家和剪纸艺术家的缘故,李守白很小就开始学习绘画和剪纸。暑假里,父亲要他每天早上必须5点钟起床,背着一块画板、拎着一个板凳,口袋里装一角钱午餐费,出发去“扫街”。顺昌路、合肥路、复兴路……李守白一条街一条街地画着,在小板凳上一坐就是一天。那些老房子门窗的轮廓、楼梯口的线条和弄堂口煤炉上的那缕烟火到现在都会浮现在他的脑海。
李守白作品《石库门留影》
青年时,李守白有了机会前往新加坡做签约画家。虽然事业小有成绩,但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上世纪80年代,上海题材的电影、老上海的歌曲都成为文化热点。作为一个旅居国外的上海画家,他越发想念上海,在遥远的异乡,脑海里的故乡记忆就好像放电影一样一点点展现出来。回国后,他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一家公司,专门创作海派文化作品,把上海的点点滴滴入画,以海派重彩、海派剪纸来表达四季上海里人们的衣食住行。在上海人看来,他笔下的上海如此熟悉,饱含让人怀念却已消失在时光里的温馨生活;在外国人看来,他笔下的上海充满故事,让人心生好奇,想要探索这座城的前世今生。
李守白作品《武康路》
李守白曾经用一年的时间细致画下了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那依然是一个酷暑天,他骑着小黄车去观察每一条街,衣服湿得前胸贴后背。后来,因为觉得骑车还不能捕捉细节,他索性用步行的方式一条路一条路去走,去观察,去丈量上海的长度。“如果你第一次来上海,如果你想了解上海文化,不如就从这些马路读起吧,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华山路
作者:成真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何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