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少精神类疾病患者而言,封控期最无助的一件事莫过于:药快吃完了,始终配不到。有人因此加重焦虑,难以走出情绪“阴霾”甚至濒临崩溃。昨天上午,家住浦东新区东书房路的陈阿姨就给文汇报“战疫·24小时服务平台”发来一则紧急求助。陈阿姨是一位独居老人,自诉患重度抑郁焦虑症,因封控已达1个多月,配药难问题没法解决,让她焦虑不安。“已多日睡不着,日复一日的失眠,感觉快支撑不下去了。”
陈阿姨坦言,她曾寻求小区物业和居委会帮助,但由于物业和居委会相关人员接触了阳性感染者,正处于隔离状态,无法为陈阿姨提供配药服务。登陆“健康云”平台查询,陈阿姨发现,所需药物在相关医院均显示“无库存”。
接到陈阿姨的求助后,本报记者多方联系试图寻找可以配送药物的相关渠道,很快,浦东新区团区委积极响应,表示可以为陈阿姨提供帮助。
原来,在团市委和市青联的倡议下,“青春战疫 健康接力”——上海青联社区代配药品专项志愿行动正在上海各个区展开,浦东新区团区委专门组建了一支志愿服务队,协助各街道镇、居村委专门配送肿瘤类、精神类、糖尿病等特需药品。
昨天下午三点,从浦东新区团区委接到这一紧急任务后,上海青联特殊药品代配浦东志愿服务队队长戴佳伟就和搭档张翼行动起来。经过一番联络,很快传来第一个好消息——找到了相关渠道,陈阿姨所需要的精神类的药物可代配。
本报记者正打算把这一好消息告诉陈阿姨、核对药品信息时,却发现电话始终打不通。戴佳伟和张翼也多次拨打陈阿姨留在文汇报“战疫·24小时服务平台”页面上的手机,均无法联系上。
“会不会阿姨留下的号码有误?”凭着丰富的志愿服务经验,戴佳伟决定“试错”。
“不少老人不太会用手机,有时候填写信息写错数字在所难免。”就这样,戴佳伟根据陈阿姨留下的手机电话锲而不舍地尝试,竟然,第二个好消息传来了:陈阿姨联系上了!
在确认了陈阿姨的配药诉求和所处位置后,昨天下午三点半,戴佳伟和张翼出发了。先去陈阿姨小区拿到了她的医保卡,随后两人赶往源深路的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以及张江的曙光医院东院,配到了陈阿姨所需三个药。
“阿姨需要的第四个药,曙光医院东院本来说有,但我们赶到时已没有了。在后方的积极协调联络下,我们听说位于康桥的国际医学中心还有,于是马上赶去那里。”张翼说。
配齐四个药,已是傍晚五点半。两人赶忙驱车前往陈阿姨所在小区。六点,陈阿姨在自家楼栋下,从身着防护服的戴佳伟手中颤抖着接过了这些“救命药”,连声道谢。
从接单到完成任务,不过三个小时——活跃在浦东的这支配药小分队便为陈阿姨化解了困扰多日的心病。浦东新区团区委副书记孙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当前浦东的这支配药小分队共有4组志愿者,每组3到4人,每组志愿者每天大约可以为相关街镇15到20户家庭配送各类急需药、救命药。
团市委团结联络部(青联秘书处)部长陈峰告诉记者,自4月16日上海青联社区代配药品专项志愿行动第一批动员令发出后,目前已有超过700位市、区两级青联委员和其他会员团体会员加入成为志愿者,一支队伍活跃在全市特殊药品代配的战线上,殚精竭虑缓解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一支队伍加入了“社药直联”志愿者服务队,畅通了药店门店到社区居民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一支队伍立足自己居住的社区,加入居民区代配药志愿者的行列,协助统计需求、信息沟通、送药上门。
昨晚,吃完晚饭的陈阿姨通过电话,激动地向文汇报“战疫·24小时服务平台”致以谢意。“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你们的服务平台最近刚为一位精神类疾病患者解决了烦恼,所以今天我就想也试一试,没想到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问题,实在是太感谢你们了!”
作者:王星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