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面前,有时我们觉得很无力,这时幸好还有古典音乐可以倾诉人们想说的话。它们在此时并非可有可无的装饰品,相反见证了每个人的痛苦、悲哀、勇气和希冀,从而让大家振作起来。”2月23日晚举行的“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2020特别网聚活动中,作曲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田艺苗在线与全国网友分享古典音乐之美,以及如何通过听音乐提升个人审美力等内容。
“对于经历苦难和战乱的人来说,艺术所带来的激励和力量是无穷的。”田艺苗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片中男主人公曾安迪对狱友们说,“莫扎特一直在我心里,他就是希望”。而在电影《钢琴师》中,经历二战的狱中“钢琴师”度过了五年东躲西藏的日子,发现他对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依旧了然于心,这些音符在心里反复奏响,帮助他活了下来。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能获得古典音乐带来的馈赠。比如婚礼上的古典音乐响起,新人们忍不住喜极而泣,庄严音符激荡起了彼此被珍重对待的情感。而人类为梦想所奋斗的漫长一生中,会经历低潮、厌倦、自我怀疑和焦虑等时期,音乐在这些时刻给予人们滋养。“交响乐队演奏的古典音乐宽宏而深沉,能为人的心灵带来长久的抚慰。”田艺苗说。
何时聆听古典音乐?早上起床时,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也许会让你元气满满;开车堵车时,多尼采蒂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中的咏叹调或能缓解人们的“路怒症”;与朋友喝下午茶时,不妨播放门德尔松《D小调钢琴三重奏》等沙龙性质的室内乐;临睡前,肖邦《雨滴前奏曲》、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或宁静或深邃的音符,是助眠的不错选择……除了去剧场专门欣赏以外,在一天中的其他时刻,古典音乐同样可以振奋精神、缓解焦虑、放松身心。
田艺苗认为,判断音乐的好坏,有赖于一种直觉的审美。“这个演唱过分用力,这段小调味道不对,这首歌曲有形无神韵……人们常常听到类似的评价,其实就是音乐审美力在起作用。”而培养起卓越的审美力,需要长期浸淫在音乐中,需要很多耐心反复咀嚼,更需要有对音乐发自内心的喜爱。比如柴可夫斯基能写出《天鹅湖》《悲怆交响曲》等不朽的动人旋律,就是长久研习音乐、反复回味乐句与和声所给予的巨大馈赠。
今年恰逢乐圣贝多芬诞辰250周年。“贝多芬可能没有巴赫广博,没有莫扎特灵动,但是他音乐中的真挚情感能如钻石光芒般照亮你,达到扣人心弦的精神高度。”田艺苗坦言,在战争年代,贝多芬堪称给予人们最多鼓励的艺术家;而到了和平年代,人们听莫扎特、巴赫渐渐超越了贝多芬。事实上,《庄严弥撒》等贝多芬的杰作,至今依然有着激荡人心的力量,值得在当下细品。
“在疫情中,有无数伟大的普通人为‘战疫’付出了一切。而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我们听见的也是一个‘伟大的普通人’,他的温柔也是最有力的,是一只狮子的温柔,最勇猛的人最温柔。”田艺苗说。
作者:姜方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