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新员工、增开新产线。”作为普陀区未来岛园区里一家生产制造型龙头企业,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后简称“施耐德工控”)的复工之路,传递着复苏的希望。
“尽管上海的疫情耽误了两个月的工期,但我们的订单不减,复工以来,在全力赶工之余,预计今年的产值同比去年还能实现正增长。”施耐德工控总经理乔卫新告诉记者,立足上海、扎根普陀区桃浦镇发展的信心依旧十足。
开足“马力”,优先“保生产”
特殊时期里,在未来岛园区,依然有着这样发展信心的企业远不止施耐德一家。
记者了解到,自6月1日上海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以来,园区在服务企业复工的道路上开足了“马力”,跑出了加速度。“园区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多,对争分夺秒的产线而言,居家办公意味着订单的延期、业务的停摆。”未来岛园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此,在服务保障企业复工上,园区集中力量、优先“保生产”。
达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后简称“达科电子”)是美资外企达科公司在亚太区的管理总部及生产研发基地。疫情期间,仅有十余位仓库管理人员值守公司。6月1日复工面扩大以来,日前其产线复工率已接近85%。“正式复工不到半个月,现在我们的订单量已经达到了疫情前水平。”达科电子总经理袁浩告诉记者:“其实,早在5月中下旬有了明确复工时间后,企业的订单就来了,发展的信心也回归了。”
据介绍,截至6月10日,园区企业复工率达到了97.5%。这其中,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员工平均复工率达到了99%。
园区在服务、保障复工上开足了“马力”,企业在生产运营上也同步开启了“满负荷”的抢时间、赶进度模式。
在达科电子的生产车间,早班和晚班的工人齐开工,确保了24小时产线“不停工”,全力追赶延误的订单工期。在施耐德工控的生产车间里,一线工人全员到岗,24小时三班倒,昼夜不息的产线传递着全面复苏的希望。“不仅如此,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我们还在72小时核酸阴性报告的基础上,每日上岗前加做抗原检测。”在乔卫新看来,防疫安全,是产线持续“生命力”的第一道保障。
据介绍,疫情常态化阶段,为了保障好“满负荷运作”的企业生产,未来岛园区的工作人员除了为企业“量身定制”常态化核酸采样点,更是组建了日巡日检的“防疫巡查专班”:园区工作人员分区承包,查看企业的防疫制度、场所、人员、物流、空间等5大方面12项具体内容的落实安排,做好特殊时期的防疫保障和服务工作。
追加“投资”,逆势“扩产能”
6月1日前,受疫情影响,施耐德工控落下了一批订单的工期,但这并没有影响新订单的加入。乔卫新告诉记者,截至日前,公司的订单量同比去年还增长了8%。市场的需求没有停,企业的发展自然跟了上来。
在全力赶工之余,施耐德工控还追加了新投资,较去年将增加100%的投资。“一方面我们增加了新的生产线,将分别于6月中旬和下半年投入使用,预计可以增加10%的日产能,另一方面,我们还加速了自动化改造和新技术应用,布局5G、柔性生产线、机器人等新技术尽快投入使用。”乔卫新介绍说。
除了在物力“硬资产”上加大投资,施耐德工控还加大了对人力“软资产”的投入。全面复工不到一周,公司就开启了新的招聘计划。6月8日,第一批新员工已经陆续进厂面试。“在人员的梯队培养上,园区也给了我们不少帮助,坚定了我们在这里的发展信心。”乔卫新回忆道:“疫情前,园区就在帮我们对接就业见习基地外派单位的申请项目,因为疫情搁置了,复工后我们都还没想起来这件事,园区的工作人员就开始主动找到我们,开始重启了这一项目。”
不仅是施耐德工控,达科电子也在追加投资扩产能。6月9日,公司新到的一批机器正在调试安装。“上海的供应链优势很明显,不仅及时迅速、价格也很有竞争力,所以我们将公司的亚太区总部落在了这里,疫情期间仍然坚持扩产,对我们而言既是追赶进度,也传递了发展信心。”袁浩告诉记者,新的产线预计将于6月下旬正式投入使用,产能将提升20%左右。
作者:张晓鸣 丁婉星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