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郊乡村,遍布着不少有市井之味的老街。小巷纵横阡陌,连着万家灯火,也彰显出一座城市的烟火气。但疫情防控的当下,这些错综复杂的老宅却成了防疫难点。
早上5时30分,新丰村党支部书记施亚平穿上了防护衣,从老街卡口巡查,将承载了旧时光的老巷子一步步走完。月浦镇新丰村,有多个生产队位于盛桥老街区域。居民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口众多,村户居住密集。自4月1日封控以来,施亚平带领村委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起同吃同住。为快速、精准地定位确诊患者和密接、次密接人群,他们齐心协力手绘出了一张构图完整、清晰明了的升级版老街平面图,由此摸清老街人口底数和村户分布。施亚平说,村里在做好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的同时,关键就在于村里战“疫”工作“三大宝”——一张升级版老街平面图、一套“笨办法”、一群村里的“老娘舅”。
一张升级版地图
借由一张全新绘制的地图,工作人员们可以清晰看到老街住宅分布和对应楼栋号、门牌号。在施亚平的指挥下,村妇女主任、党员汪爱萍和生产队长钱宝根对照老街平面图,每人负责一个片区的所有人员排摸。经过多次实地走访,他们联合派出所和外口办,完成了新丰村现有人员名单升级,精确到楼栋包含多少户、每户现有人口、房东是否在户,以及村内“老弱病残孕”重点人群分布,并细心标注到老街平面图中。
封闭管理期间,这张内容齐全、注脚丰富的平面图派上了大用场。无论是核酸检测、抗原试剂发放、保供物资分发、快递配送等,都离不开它。每次休息时,大家也会拿着图纸来回研究。由于多次翻看,写满备注的图纸都快翻烂。而在工作人员心里,这张图也早已烂熟于心。
一套“笨办法”
当问及防控措施,施亚平将其总结为:“我们用的都是‘笨办法’,但我们保证把其做到位。”
新丰村在核酸检测时派出一批志愿者打前锋,挨家挨户对照人口底数上门通知。遇到在睡觉的居民,“敲门行动”人性化叫醒服务不漏掉任何一位;布置点位时,严格对标两米间隔贴线,并仔细研究居民出门路线和返程路线,确定老街办公室和为老服务中心作为采样点,并针对重点人群开辟“绿色通道”和上门接送服务,避免交叉感染;村宅卡口处保证24小时不间断值守,日间设立一支志愿者巡逻队沿村巡视,并密切关注监控区域内的居民走动现象,做到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织就不留“空隙”的密网。
其实,这些“笨办法”并不复杂,但制胜的法宝其实在于每个环节做到极致。做好这些“笨办法”依靠的是一支同心协力防疫工作志愿者队伍。施亚平将志愿者团队分为统计组、宣传组、物资组、转运组、治安组和消杀组,定期开展工作部署会、志愿者培训会、工作总结会等,一是鼓舞士气,二是总结梳理。在高效工作机制下,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来活了抢着干。
一群村里的“老娘舅”
为方便统计居民需求和下达防疫措施,施亚平带领村委人员在各楼栋设立了“楼组长”,负责该楼栋抗原结果统计、物资分发等。与此同时,通过“楼组长”建立了以宅为单位的微信群,及时回应村民需求。微信群建立后,群消息便从未停过。家中米面告急、燃气用尽、电器故障、急需用药、下雨天排水口需要及时疏通……这些都牵动着群管理员、入党积极分子曹彩明的心,他耐心整理好居民需求,并按照“加急、一般、可缓”将需求分为三类,尽力保证每项合理需求都有反馈。
这段时间,曹彩明身兼多重角色,既是“配送员”、又是“修理工”、还是“疏导师”。他笑称,自己就是一位“老娘舅”,哪里有需要、哪里有矛盾,就往哪里跑。在居民们口中,他是万能的“曹师傅”。
特殊群体,也需要特别关心。聋哑人齐阿婆(化名)是村内独居老人,由于牙齿脱落只能吃流食,静态管理期间曾想过出宅外跑寻找食物。外口办党员曹冬明同志不厌其烦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两人沟通全靠在纸上一句句书写,有时一件简单的小事也要写上大半个小时。这几天,他总是煮好稀饭、馄饨等食物送给老人,稳定老人情绪后,成了阿婆最信任的人,“都是小事,我看到她,就像看到我的母亲,只想尽可能全力帮助。”
陈女士(化名)是一位怀有2个月身孕的“准妈妈”。一天深夜,她打来求助电话,“我知道现在封闭管理,可我实在是肚子疼,能不能去医院看看。”接听电话的汪爱萍顿时心里揪作一团。她迅速向镇领导汇报情况后,镇里立即给出了回应:特殊情况,予以放行。汪爱萍与中冶医院取得联络后得知有夜间急诊,当即为程女士开好了通行证明,联系好门岗处值班人员,抢出了一条“急救通道”。
作者:王嘉旖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