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市民杨建斌最近正为装修房子的事情奔忙。他跟设计师不断修改方案,不仅希望住得更安全舒适,更希望把夫妻退休后学习的摄影、绘画作品和旅游时收藏的纪念品展示出来:“现在讲究的就是有品质的生活嘛!”
追求品质生活,正成为上海市民的共识。而文化,正是提升生活品质的着力点。逛网红景点、买潮流好物、赏经典剧目、看艺术展览……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这样的生活方式正逐步回归上海市民的日常。
5月30日起至6月5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五五购物节·品质生活直播周”盛大开启。全市百家知名企业、千名网红主播,将推出超300场直播活动和一系列线下体验活动,发放10亿元消费补贴,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品质生活消费盛宴。
杨建斌这几天正请教儿子如何在直播间下单:“听说这次品质生活直播周,好多艺术家装材料网上直播,折扣力度很大!”
文化赋能品质生活:从“能用”到“爱用”
关键词:品质
当初儿子装修时请了设计师,杨建斌几次斥责他“浪费钱”。但这几年他的想法渐渐改变:“以前买东西老说实惠,能用就行。后来发现不光要能用,还得好用。现在好用还不够,要让人爱用。爱用才会多用,物尽其用才最实惠!”
去年杨建斌就动了重新装修的念头。如今疫情得到控制,计划紧锣密鼓地实施。除了必要的无障碍装置,“美观”“享受”是他最强调的,他最近还在跟设计师商量,能否跟儿子家一样,在浴缸边装音乐播放器,“不管什么年纪,都要享受生活,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在上海,年轻人愿意为“二次元”花钱以彰显个性
品质生活,正成为越来越多上海市民,特别是年轻人的消费诉求。广西北路上一幢商厦里,玩具模型店栉比鳞次,一到周末年轻人常常把店内挤得水泄不通。27岁的白领苏家诚是这里的常客,他会把买好的模型送到这里,把原本的白蓝配色重新涂装成黑红色,还镀上一层金属光泽,一次消费数以千计。这里还经常举办各种同好分享活动,“外地很多网友羡慕我们,二次元能有这样的交流空间。”
朴坊长风大悦城门店推出的盲盒
这样的消费现象并不少见。以各类文创产品为主打的集合店朴坊华东区域经理邹斌说,朴坊全国门店中,上海9家店销量位居第一。“上海的年轻人是最特别的。他们特别喜欢有个性、有创意的原创产品,也对门店服务质量有要求。”
顺应这样的消费升级需求,上海的实体商业也纷纷在文化氛围上发力。在BFC外滩金融中心,时常可见街头艺人在市民游客身边,现场即兴表演;店内常设的“京都之家”,酒类品鉴、陶瓷鉴赏等交流活动不断,店长“京百万”竟是一只备受消费者喜欢的猫;这里的会员还能以积分兑换课程,最近刚刚举办过IGI国际宝石学院钻石系列沙龙,“买买买”的同时还能“涨知识”;而一墙之隔的复星艺术中心,正在举行亚历克斯·卡茨艺术展,让艺术爱好者与消费者身份无缝对接。
BFC外滩金融中心京都之家举办的春日活动
多位品牌负责人和商业策划专家不约而同地认为,文化引领消费升级,上海能兴起和带动这样的风潮一点也不奇怪:“上海的经济实力决定了消费能力,上海的开放与包容决定了人们能接收最广泛的信息,也拥有表达个性的空间和自信。”
文化与消费跨界对接:从“带货”到“讲故事”
关键词:跨界
“大家看,我现在脚上穿的就是飞跃牌新出的半拖!”“五五购物节”期间,虹口区副区长郑宏在凯德虹口商业中心的直播间里带货,主推拥有61年历史的上海老品牌“飞跃”。
“给大家推荐飞跃鞋,这是我们年轻时的时尚!”为了这次直播,郑宏在“五一”期间就做足了准备,特别查阅了飞跃品牌的相关历史资料,面对镜头方能侃侃而谈。
越来越多的上海品牌意识到,面对国际竞争,挑战直播形式,“讲好品牌故事”才能提升品牌价值。
各类商品的“边界”被悄然打开,发掘城市历史、品牌故事的“文化+”模式跨界涌入。从大白兔口味的唇膏到英雄钢笔的墨水鸡尾酒,这些带有上海城市DNA和品牌历史印记的跨界创新、联名碰撞,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成功“圈粉”一大批年轻消费者。
“时尚潮流文化是上海在线新经济的催化剂。”主打潮流服饰和玩具的得物APP创始人兼CEO杨冰发现,在得物平台上,冠以“国潮”二字的服装品牌超过50多个,国潮周边文创商品则达到百余品类。
“新的消费趋势中,中国传统文化与潮流生活有机融合。‘国潮’兴起,也代表‘上海购物’体验度的增强与提升。”在杨冰看来,国潮兴起也说明年轻的消费者不再迷信国际大牌,他们看重消费背后的文化元素。作为“五五购物节”的一部分,得物从5月初就启动国潮设计大赛,鼓励设计师围绕英雄钢笔、六神花露水、凤凰自行车、南翔馒头店等上海老字号品牌,进行跨界创新设计。
一面是上海消费品牌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另一方面,上海文化品牌也开始积极探索直播带货,为文创衍生品卖力吆喝。
不久之前,上海交响乐团结束线上音乐会后,大提琴演奏家黄北星和小提琴演奏家苏婷变身古典音乐界的“李佳琦”“薇娅”,加入上海交响乐团141年历史上首次直播带货中。
古典音乐爱好者罗晔抢购了一件印有10个指挥家卡通人像的瓷盘。“这是历年登台上海新年音乐会的指挥家。”她把盘子摆在客厅最醒目的电视墙边,“来了客人就跟他们‘科普’。” 上交市场销售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上海文艺院团首次“试水”文创产品直播,但与普通的带货不同,不仅每件产品都含有音乐元素,也是上海文化品牌“无形资产”的又一次具象传播。
上海博物馆推出的系列文创产品
和罗晔一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感受到,在上海,文化与消费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跨界融合:“买的不是商品,是生活方式。”
新内容,新技术,新消费:从刺激消费欲望到享受购生活之美
关键词:共振
“文徵明属于‘吴中F4’”“《江南春词意图卷》其实有点‘跑题’”……28日晚上19时,热爱文博展览的市民薛辉拿着手机看上海博物馆的“云聚上博,共享江南诗意”直播,乐得大笑:“专家级的主播带着粉丝看文物,脱口秀一样讲文物背后的故事,推出的商品也是基于文物衍生的。”
上海博物馆基于《江南春词意图卷》开发的下午茶点
过去,薛辉不屑观看直播带货,“就是简单粗暴地刺激人的消费欲望”。但这次直播颠覆了他的印象,他下单购买了基于弘一法师李叔同书法“知止”衍生的帽子:“平时用时也是在提醒自己,‘适可而止’。”
和薛辉抢购同款帽子的陈畅旸,是通过推荐进入直播间的。过去几乎从不去博物馆的他被这顶帽子改变了想法:“听了背后的故事,感觉戴上气质都提升了。”他得知这场直播是基于上海博物馆正在进行的江南文化艺术展,立即预约下周参观。
一个文博爱好者,一个剁手一族,通过这场直播,产生了微妙的共振。高品质生活,离不开文化与消费的共振,而直播这样的创新消费场景和消费模式,成为容纳这种“共振”的平台。薛辉说,“把文博导览、综艺节目、带货促销融于一体,这样的创新内容正好放在直播平台。我很期待新技术还会带来哪些新的平台。”
据悉,直播周期间,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各大平台纷纷依托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在最受消费者追捧的领域促销补贴,把用户导入最合适最喜欢的直播间里,“好钢使在刀刃”上。以近年来崛起的拼多多为例,平台在直播周期间将投入不低于1.5亿元的现金及优惠券补贴,超3亿元的营销资源,开设线上“品质生活”专场,推进线下千店大联播。
被誉为“最美书店”的钟书阁在南京西路商场开出的店
“共振”的不仅是不同领域的消费者、创新内容与直播平台,还有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商业机构。
在徐汇区,“美罗艺cake”颇有名气,其名源自美罗城商圈中形似蛋糕的楼梯舞台。每年“上海艺术商圈”系列活动启动后,每逢周末下午,这一商圈中的小型舞台都会迎来一场场精心准备的小演出。从汉服展示、上海昆剧团《临川四梦》到非遗展陈,“文化甜点”从未失约。
直播周期间,线下商圈的文化体验同样精彩纷呈。在环球港,《冰雪奇缘:梦幻特展》在上海迪士尼重新开放的同时与消费者见面,9大电影经典还原区与9大高科技魔法互动体验区,加上200多件美术手稿,给消费者沉浸式的体验;而在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不日亮相的“上海夏至音乐日”,将集流行文化、潮流市集、音乐舞台演出于一体,在文商融合中带来消费新体验。
“上海一直是引领风气之先、创造时尚潮流的城市。”换了新手机的杨建斌感慨,不断提升生活品质,不断创新消费体验,以“大文化”推动消费,上海一直“在路上”。
来源:上观
编辑:施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