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日前在上海师范大学发布。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休闲化水平呈持续稳步增长态势。
《2021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由上海师范大学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休闲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课题组共同编制完成。是自2019年以来,推出的第三份立足于长三角区域层面的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报告研究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13个城市、浙江省11个城市、安徽省16个城市,共计41个。纳入监测的41个城市,区域面积为35.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3.7%;地区生产总值约为23.7万亿元,约占全国的23.9%;人口总量22620.34万,约占全国的16%。报告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产业发展、休闲服务与接待、休闲生活与消费、休闲空间与环境、交通设施与规模在内的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共计31个三级指标。
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和宁波排名前5位,表明其城市休闲化程度位居长三角前列。其中,上海城市休闲化的整体优势比较明显。这一分布态势也与上述城市在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相符合,体现了经济水平与休闲化水平互动发展的和谐特征。温州、无锡、合肥、常州、金华进入城市休闲化指数评价前十强,表明这些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和谐性、均衡性也比较显著,所以能够成为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的领先城市。
上海师范大学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楼嘉军认为,城市休闲化已经成为促进居民不断实现美好生活需要发展愿景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这意味着,不断加速的长三角城市休闲化进程,将在推动本地区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建设工作的集聚区、示范区和引领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5个具体方面来看,经济与产业发展是促进城市休闲化进程的前提条件。从经济与产业分类指数看,上海 、杭州、南京、苏州和宁波排名前5位,表明上述城市经济发展实力雄厚,为城市休闲化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城市的休闲文化、娱乐、旅游等设施是重要的休闲消费场所,接待规模是城市休闲吸引力的重要表现。在城市休闲服务与接待分类指数排名中,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宁波进入前5位,表明5个城市休闲娱乐和文旅融合发展结构相对成熟,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性优势比较明显。
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家庭恩格尔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价格指数、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是反映城市休闲化质量的关键指标。在5个一级指标中,各城市在城市休闲生活与消费上的差距最小,表明长三角41个城市在该维度指标上的得分较为接近,发展相对均衡。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面积、公园绿地面积、国家荣誉称号数等指标代表一个城市自然环境建设和发展的水平,成为衡量居民与游客从事户外游憩活动载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数。从休闲空间与环境分类指数排名看,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和宁波名列前5位。
交通设施与规模是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基础条件。从交通设施与规模分类指数看,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和温州排名前5位。交通条件完善,交通枢纽功能强大,使得上述城市居民在本地日常的休闲活动与外来游客在当地的旅游观光活动能够互动协调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员李萌认为,科学把握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休闲化发展进展、特点及趋势,并因城施策,有助于促进长三角区域城市休闲高质量发展,提高长三角区域城市化发展质量,提升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满意度与获得感。
上海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平分析,全面促进消费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任务,休闲作为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形成“双循环”新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已经连续三年发布的长三角41个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为三省一市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休闲城市发展战略、优化休闲产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也为文旅企业投资布局、拓展市场等提供依据,有力推动国民休闲理论研究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作者:何易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何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