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璇 设计
【编者按】2020年3月,春回大地,被疫情“冰封”的沿街店铺纷纷复苏。
南京西路、大学路、田子坊、七宝老街……用创意转化危机、靠互助走过寒冬,没有比在小马路上拼搏着的店家更期待春天的。
自上海宣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等级下降以来,澎湃新闻记者走访了这些网红路上的热门店,见证了烟火气渐渐回归日常。
3月末的幸福路旁,两株樱花盛开,有路人驻足留影。数步之外的幸福里,手持咖啡的市民不时信步而出。
受疫情影响,作为开放园区的幸福里与上海其他商圈一样,遭遇了人流量下降的困境。精品书店幸福集荟的负责人杨乐介绍,2月10日复工后,最初两天图书区一整天下来只有两三名客人光顾。
随着防控形式逐渐向好,前期被抑制的消费需求陆续释放。目前,承担着“社区会客厅”角色的幸福里已经有8成商铺复工。
三月接近尾声,市场复苏迹象愈发明显。
加强卫生消毒
27日下午,书店内已有不少人在餐饮区落座消费。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杨帆 摄
3月27日是周五,下午人流量仍然不多,一名女士和女儿正拿着跳绳在幸福里主干道上闲逛,因为刚运动完毕,两人都摘下了口罩。她们就居住在附近,女士介绍,出门主要是想陪女儿跳跳绳,走到这里更多是习惯,今天也没有要买的东西,但这里特别适合散心,以前周末她也会带家里人在这里遛弯。
幸福里坐落于长宁区番禺路381号,因紧邻幸福路得名。改造前,这里曾是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封闭的厂区。幸福里体量并不大,占地 5908 平方米,于2016年2月更新为商办综合的文创园区,连接东西门的主干道仅百余米。
浅灰色地砖铺就的主干道两侧分布了43家不同类型的商铺,包括了主流咖啡馆、酒吧、蛋糕店、健身房,搭配棱角分明的冷色建筑装饰,整个园区显得新潮且活力十足。每逢周末,除了来“打卡”的游客,不少附近居民会携家带口来此享受闲适的下午时光,不少店铺门口的靠椅往往一座难求。
疫情下,幸福集荟书店开辟线上销售,推出“免疫计划”。 视频拍摄:张呈君 剪辑:曾茵子(02:17)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幸福集荟坐落在幸福里最西侧入口处,一幢有着宽大透明玻璃橱窗的建筑里。这里集图书、服装、餐饮和文创产品销售于一体,颇受附近居民青睐。
走进建筑,首先需要接受体温测量,每名客人都要全程佩戴口罩,负责人杨乐介绍,书店每隔两个小时会进行一次消毒,如果员工进入办公区域,也会登记个人信息并测温戴口罩。
事实上,在复工前,杨乐介绍,街道就曾与每家商铺进行沟通,了解各家复工日期,并强调了卫生防疫措施,为的是让前来光顾的市民更加安心。
在幸福集荟隔壁,UPPER-CUT理发店仅提供瓶装饮用水,并保毛巾、围布等“一客一用”,并对理发工具用后消毒。负责人郑非介绍,过去顾客来理发就要提前预约,在此基础上,他们进行了一定的限流,保证店里3-4位理发师每天的服务人次在4人左右,减少人群聚集。
一些餐饮店目前仅提供外卖服务。
线上模式受追捧
幸福集荟作为附近最大的社区书店,通过定期邀请作者开办讲座、解析剧本等多元化的运营方式,吸引了一大批忠实顾客。
27日下午,一位在“电影人”区阅读的女士等来了自己的朋友,两人对于书店里的人流量表示惊讶,她们说,相比前几天,咖啡区的客人明显增多,可能与疫情形势越来越好有关。以往她们也会在幸福集荟相约,喝点东西,看看新书。
事实上,对于主打创意、休闲的文化园区,根据节日、季节和特定节点,幸福里会举办诸如露天电影、市集、表演、cosplay等众多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不同的元素在这里得到尊重和发展,保证了顾客黏性。
但疫情让书店赖以依靠的人流量锐减。结合自身特色,书店决定开辟线上销售途径,推出了“免疫计划”,即不见面书店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微信群里通过不定期的分享定制书单,举办线上读书沙龙的活动。目前,幸福集荟已经整理8期书单,并邀请钱佳楠、顾湘等文化创作者,与读者进行主题分享。
杨乐介绍,书单分享等线上活动带来的收益微薄,对于幸福集荟而言,线上模式更多的是特殊时期的尝试,目前,餐饮区和服装、文创产品区已经营业,但顾客线下进店,体验陈列、氛围并消费才是实体书店经营的最主要模式。
但对于轻饮食店而言,线上销售比重和意义早已大过线下。
一家轻食店店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因为担心在外卖平台的评分以及排名会受到影响,他们在疫情期间都没有停业,“线下确实很多熟客都选择呆在家里,也不点外卖了,所以生意受到了影响,但是关门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更大。”这位店员介绍,疫情期间,食材供应链受影响较小,固定使用的生鲜平台仅仅缩短了配送时间,减少了SKU(即Stock Keeping Unit,存货单元),但总体日常所需的原材料供应无虞。
园区内的市民。
期盼更大力度扶持
在幸福里主干道两侧,目前仍有一家主题健身房和一家烘焙俱乐部处于关门状态,根据附近店员提供的消息,这两家店铺应该已经支撑不下去,没能等到春天。
幸福里作为用文化创意产业反哺城市更新案例,给有沉稳的海派文化街区注入了不少文艺亮色。但往日依靠创新元素吸引线下客流的同时,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分到线上发展的一杯羹,也给目前处于困境的实体商铺敲响了警钟。
不过,多数商家仍在等待幸福回归。据杨乐统计,往常书店月营业额在60万元左右,但2月仅有7万元,刚复工那几天,图书区就只有两三名顾客,“连电费都没法保证。”他介绍,书店主要开支为店铺租金和员工工资,“目前,总体生意大概恢复到疫情前的10-15%左右,特别是文创产品、餐饮和服装,还不到之前的一成水平。”郑非所在的UPPER CUT客流量则大概恢复到疫情前的三成水平。
杨乐介绍,社区运营方,上海幸福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整个幸福里的商铺提供了一个月租金减免的政策,这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书店运营的压力。此外,书店餐饮部分也受惠于上海疫情期间免征餐饮增值税的利好政策。但他作为书店负责人,希望政府能够对文创类增值税进行一定程度的减免。
根据澎湃新闻记者走访,多家商户均表示,为了渡过难关,均在日常运营开支上进行了节省,但没有出现裁员。此外,前述轻食店店员介绍,据她所知,近期至少有4人前来看店,希望能寻求在低租金期间盘下一间商铺,不少门店也希望能够将租房合同在低价期续约,看好长期发展。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钱亦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