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不仅关涉民生就业,更关乎经济社会的生产力和活跃度。
保市场主体!去年6-10月,在沪全国人大代表牢牢聚焦这一话题,开展专题调研。目标清晰——激发市场活力,更为恢复市场运行注入强劲动能。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代表们的足迹从国企到中小企业,从装备制造到生鲜电商,聚焦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将不同类型市场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以最直接、最鲜活、最充分的方式反映上来,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来寻求对策,激活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专题调研中,过去一年,上海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上,围绕“保市场主体”的各种发力与努力跃然眼前,也为代表们写好调研报告、做好建言献策提供了新思路——一方面,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更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同时要开拓维度,紧抓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五型经济”的新契机,为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领域的市场主体拓展新视野、新场域,为它们发展带来源源不竭的新动力。
经济领域:从不同维度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经济领域,保市场主体就是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围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过去一年,上海进一步通过腾笼换鸟释放高能级的商业商务承载地,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发展空间;同时,做优做强服务,推出各类惠企举措,吸引企业集聚,实现新发展。
去年全年红火的“首店经济”,正是从一个角度窥见了各类市场主体对上海市场的信心。世界最大化妆品集团欧莱雅旗下的“3CE”在新天地开出旗舰店;日本杂货零售业巨头LOFT首家海外直营店在美罗城开业……去年全年有超过900家首店落户上海,领跑全国。
总部型企业也纷纷入驻上海。仅以总部型经济密度最高的静安区为例,全球知名企业的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功能总部加速集聚,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近90家,仅去年新增总部企业数家。全市各区各展所长、各显神通,有的推出“全球服务商计划”,有的对新入驻总部企业从租金到税收、补贴等给予优惠,有的设立“首席服务官”对企业展开个性化服务。
同时,上海也积极开拓消费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新品牌的试验田和竞技场。首届“五五购物节”期间,上海线上线下共实现销售额5397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达2551亿元,同比增长23.5%。
主打生鲜电商的叮咚买菜,正是在线上实现“突围”的新型市场主体。
在沪全国人大代表也针对它们展开了走访调研,建议针对新型市场主体要采取“适销对路”的扶持和管理举措。以生鲜电商为例,柴闪闪代表建议:对生鲜电商企业的数字化建设、末端仓储网点的固定资产投资、绿色物流等软硬件投资给予政策支持,更好助力这些在线新经济企业成为农间田头和市民餐桌间供应链条。
社会领域:灵活高质量就业匹配市场供需
稳企业就是稳就业。保市场主体带来的直接反馈,带来了更灵活、高效、高质量的就业市场。
过去一年,上海出台实施抗疫惠企“28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300亿元,同时新增就业岗位57万个。特别是以“共享员工”为代表的就业领域的新名词,拓展了人们对于就业的新理念。
“在去年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政府根据不同产业特点制定对应政策,效果十分明显。”张兆安代表关注到了这一点:疫情下催生的共享员工等新模式,高效对接就业市场供需双方,兼顾各方利益、诉求。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逐步恢复,新模式也根据不同场景而有了新的演变与发展。以直播经济为例,这一基于“宅家”场景而兴起的新产业,随着社会经济逐渐恢复,依旧增速不减。
调研中,解决了大量就业岗位的新兴就业模式与中小企业成为代表们的关注焦点。丁光宏、朱建弟两位代表不约而同地聚焦这样一个关键环节:在新兴行业及领域中,存在有大量初创型的中小微企业,它们活力强、适应力强,也贴合时代创造出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对它们而言,更需要的是服务的“适配性”。
“不同企业,不同成长阶段,要精确匹配不同政策。”根据调研,代表们建议:一方面,对于中小微企业要强调惠企政策的直达性、纾困举措的直接性;同时,建议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完善法律和政策体系,激发和保护中小微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文化领域:让数据资源赋能百业创造价值
去年以来,F1电竞中国冠军赛、英雄联盟职业联赛(LPL)、DOTA2职业巡回赛在上海相继开战。在上海,全国80%以上的电竞企业、俱乐部、战队和直播平台汇集于此,超过40%以上的全国电竞赛事在此举办。而这背后,通过保市场主体的一系列举措,上海为全球头部电竞企业构筑起发展的良好生态。
引进重点项目、提升产业能级、丰富行业内容——去年,上海针对部分行业发布了若干政策措施,包括对文化演艺产业提供专项贷款、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文创产业载体支持等。电竞赛事就此成为最早回暖的体育赛事之一。
同样开辟出产业新天地、新流量的,还有沪上的文化演艺市场。
去年,受疫情影响,沪上文艺演出场所曾一度按下“暂停键”。上海率先出台相关举措,指导企业享受金融支持、税收减免;累计帮助40家文化企业成功申请稳定就业补贴扶持共计128.08万元;以“减材料、优流程”开展剧本预审工作,助力复演审批“提速度,高效办”。
传统演艺形式也力求破圈,在突破以往“剧场+观众”模式基础上,探索全新线上线下互动的观演形式。去年国庆长假期间,演艺大世界就上演38台剧目、156场演出,服务观众4万余人,票房收入约686万元,带动全市演艺市场全面回暖。同时大世界还构建起一个集纳各类演艺资源及海量数据的“演艺资源交易平台”,截至目前,交易平台达成交易意向超过1.1亿元,与上海的30多家剧院实现大数据共享,且与长三角专业机构取得合作。
“突发事件有时反而能倒逼市场主体不断创新、变革。”作为此次专题调研召集人之一,邵志清代表认为,数字化在各个场景的赋能应用在过去一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文艺演出领域为例,按下“暂停键”的演艺市场,让更多市场主体积极应变、求变,开辟出了数字演艺的新市场新空间。在他看来,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还应当进一步加强数据开放、数据归集,让数据资源赋能百业,真正用好、用活,用出经济价值。
作者:王嘉旖 顾一琼
编辑:苏展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