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现在每一样穿戴都来自另一个国家的制造。大家看到我的衬衫和领带,都是由中国制造的。可以说,我从中国的开放中受益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指着自己的穿着,深入浅出地讲述“开放”的意义:高水平的开放促进了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它削弱了地方垄断力量,促进了竞争。
这番话,是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论坛暨2022虹桥HUB大会上的发言。第五届进博会正如火如荼,作为第五届进博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虹桥HUB大会邀请了诸多顶尖学者,共同解读开放趋势、剖析发展内涵。
托马斯·萨金特在《开放经济与枢纽发展的双向赋能》主题演讲中认为,开放和枢纽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促进。他认为,首先,开放可以助力经济体以及那些在此工作、生活、消费、创造经济价值的人。其次,国际和区域间贸易可以让大众和企业受益,带来更好的变化。
在他看来,每一个经济体都多少受益于想法的引进、复制、改进和输出,这就是开放对一个经济体的益处。开放能够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回报,加速新应用的开发以及现有思想和技术的应用,“我从开放中获益良多。我是一名经济学家,但我使用的工具是由数学家、电气工程师、计算机科学家、物理学家甚至化学家发明的,它们来自于世界各地。在过去的三四年里,我用到的数学方法,是从中国的一位权威数学家那里学到的,这位数学家对这个问题有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他比我了解的更多。”
托马斯·萨金特继而谈到开放对大众的益处,“归根结底,我们开展经济的原因在于经济是社会性的,开展经济不仅有助于我们自身发展,也有利于和我们交易的人。”他说,在过去的250年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开放提高了人均收入水平,让人们摆脱了贫困。托马斯·萨金特的曾祖父母曾在欧洲过着贫困的生活,住在农场里勉强维持生计,开放带来了工业化,帮助了他们,也帮助了后来者。而现在,在座年轻人消费的某些商品,比如电子产品,过去都不存在,这些东西是由企业家创造的,他们利用了开放的优势,开放使他们有这样的预期,就是如果他们创造出的东西够好,那就肯定不愁销路。
托马斯·萨金特还谈到了枢纽的作用。在他看来,运输和通信成本在过去200年间的持续下降,与同一时期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发展相吻合。如今,人们喜欢住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好处就在于交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想法,所以枢纽就是人们彼此互动交流的地方,人们也相互竞争,交流思想、争论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想,这基本上就是枢纽背后的理论。
数百年来,城市一直是商业、金融和思想的中心。因此,商业中心最初的作用——商业和贸易中心以及制造规模的扩大,曾经标志着城市的起点,但如今城市会随时间而改变,枢纽也会随时间而变化。一度,制造业城市是枢纽,之后可能会变为思想和科技高地。所以,城市与这两者关系密切。城市会改变、城市会进化、城市会适应。因此,曾经的商品生产型城市会转型为创意型城市,比如帕罗奥托、纽约、上海和北京。这也是开放经济与枢纽发展的双向赋能。
作者:徐晶卉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