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关键词之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内外兼修”。于中国自身,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中国之于世界,则在于坚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进博会,是实践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好载体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上海如期举行,这是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中国向世界又一次贡献了坚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努力。
进博会向世界传递出两个明确的积极信号:一是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没有理由封闭、也不会封闭;二是中国坚持疫情防控动态清零政策绝不等于与世界主动脱钩。接下来,中国将会打造更多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联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大平台。
不只是满载全球好物的“购物车”,进博会还让世界分享“中国机遇”
可以说,在进博会上产生的市场机遇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一方面,进博会大大方便了海外各类市场主体更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助其寻找市场机遇,探索获取“第二增长曲线”的可能性。中国有14亿人口和超过4亿中等收入群体,每年进口商品和服务约2.5万亿美元,贡献了全球15%左右的双边进口贸易增量。以进博会为窗口,各国企业可以与中国消费者近距离接触,更好地理解中国市场,把握中国市场脉动。
另一方面,进博会还搭建了一个国际发展知识经验交流平台,为世界各国的政府机构、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和企业实体提供了平等交流、互学互鉴的长效机制。进博会融合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普通民众等多元主体参与,在展品和服务中加深人员、信息、文化之间的交流。从这一点来看,进博会已成为高水平开放的载体和多边主义的舞台,给世界贡献的远不止满载全球好物的“购物车”,更兑现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承诺。
“内外兼修”进一步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做好高水平对外开放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关键词之一。在我看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内外兼修”。于中国自身,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中国之于世界,则在于坚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那么,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载体,进博会也应当从这两方面发力,放大溢出效应。
首先,进一步强化进博会作为国家扩大制度型开放“试验场”的作用。依托历年进博会,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出台更多政策“大礼包”,尤其是在市场准入、海关及市场监管、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保护、税收优惠、政府服务效率、金融咨询等便利化方面,由此,可以为外国参展商、投资商提供便利政策;在时机成熟时,还可以将展期内的临时性政策措施逐步推广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上海自贸试验区乃至全国,打造更广范围内的“进博会模式”。
其次,当下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叠加,全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国际发展合作面临新的挑战。未来,进博会应进一步巩固和放大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品牌效应,同时打造更多契合进博主题的差异化、专业化特色论坛与合作机制,构建起“大进博”概念,将更多全球开放合作与治理的议题纳入其中,例如:深化全球减贫脱贫合作、疫苗创新研发和公共卫生合作、粮食保障和安全合作、低碳清洁能源开发合作、生态和非遗资源保护合作、居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合作等,从而为各国发展注入新动力,彰显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宏阔视野和非凡格局。
作者:张晓娣(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钱亦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