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上海市司法局“进博”人民调解中心的调解员曹志龙在微信工作群里汇报本日工作情况时提到了一起案件:有农民工因为被拖欠了工程款来到了国家展览中心外。曹志龙介绍,经过初步调解,已经和农民工达成了共识,等待下一步调解书的制作。
这条突如其来的微信引起了同为上海市司法局“进博”人民调解中心调解员的陈凤英的注意。“农民工讨薪,处理不当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啊,这可不能轻视。”
作为司法部聘用的全国人民调解专家,今年64岁的陈凤英已经第二次参与进博会的法律服务工作了,她清楚地意识到“进博无小事”。于是她主动提出加入调解,帮助加快案件完成的进度,让劳资双方都安心。
11月7日一早,为了不影响正常的进博秩序,陈凤英和同事郭阳邀请近二十位农民工兄弟和相关公司就近来到了徐泾司法所。集中在大厅的农民工兄弟情绪还有些激动,陈凤英具有丰富的劳动调解经验,她知道这时候的当务之急是让他们冷静下来:“请大家稍安勿躁,今天我们就是来用法律解决问题的。”
原来,由于承包商的不当操作,导致了发包商无法直接将工资发放到农民工手中。了解了案件的前因后果,陈凤英和农民工进行了一对一的调解沟通。这桩案件其实牵扯到了多方法律主体,法律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农民工讨薪变得困难。陈凤英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核心矛盾,开始和发包商进行磋商,希望他们可以支付农民工工资,并一起签订协议,保证其他责任由承包方承担。
二十份人民调解协议书,劳务工资结算确认协议上二十个鲜红的指印,将近七个小时的漫长过程,陈凤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跟农民工摆事实讲道理,终于案结事了,定纷止争。
一位农民工坦言,自己原来和兄弟们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加上因为父亲罹患癌症,态度难免不佳,非常感谢今天的调解员,让他顺利拿到了这笔救命钱。
这桩案件全部结束回到场馆时,已经是下午五点了。同事说起今天还给陈老师留了午餐券,没想到她回来都快吃晚饭了。陈凤英匆匆喝了两口水又回到了服务点,继续观察场馆内动向。
“昨天晚上看到消息的时候很紧张,不过刚才听到调解室里此起彼伏的银行到账短信提示音,我想现在总算没有后遗症了,我也好暂时松口气了。”陈凤英告诉记者,“虽然案情复杂、人数众多,虽然连着苦口婆心解释了好久,但最后圆满解决真的感到很开心。我作为进博法律服务团的成员很有参与感,很满足!”
陈凤英是本次进博法律服务天团中的大阿姐,也是经历过两次进博会的老法师。而陈晓春和杜玉婷作为今年刚刚参与到进博法律服务的新鲜血液,在馆内也是第一次碰到了“新问题”。
一周前,浦东新区东方调解中心接到了一起由市场监管所转来的消费纠纷 。一位顾客购买了某厂商的奶粉后,认为存在质量问题想要退货。
正巧,这家厂商也进驻了进博会,于是,在今日工作期间,调解员陈晓春和杜玉婷亲自上门走访了这家企业,并当面将消费者的情况反映给了在展会现场的客服。商家同意让消费者先退货,厂家确认后即可退款。进博会外的案子在进博会解决,这是陈晓春和杜玉婷作为调解员最惊喜的“进博”收获。
调解员们的工作时间是早晨八点到下午六点。六点左右,调解员们都会聚集在位于三号馆M层的调解中心开一个短会,分享交流当日工作情况。
短会上,跟着陈凤英忙了一天的郭阳谈起了他独特的感悟:“进博会不仅仅是我们年轻的调解员实战锻炼的地方,更是一个难得向‘老法师’取经的好机会。陈老师在文书制作的规范、调解节奏的把握方面都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会把在进博会向陈老师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日常调解工作中,真的受益匪浅。”
散会后,国家会展中心华灯初上,而调解员们的一日工作还没有结束。晚上陈凤英和同事们又接到了一件重大的商事纠纷,涉及的借款关系相当复杂,当事人情绪颇为激动。
她悄悄告诉记者:“这事麻烦了,我要好好研究研究。”而这一研究又到了晚上九点……
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进博法律服务天团的调解员是定心丸,是润滑剂。当参展商陆续离场,当观众已经回到家中,调解员才刚刚准备下班。
这是进博调解员的一天:到得最早、走得最晚。而这一切,只为最好的法律服务!
作者:何易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