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上海”展馆展出的上海特色非遗文化产品。本报记者赵立荣摄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今天开幕,在6天展会期间,上海将成为一座全球瞩目的“世界会客厅”,迎接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
第二届进博会主场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外观恰似一片象征幸运的四叶草。今年,“四叶草”里浓缩了一个上海“精华版”——“石库门”“江南民居”和“上海时光”三个展示区以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交流等手法,汇聚37项国家级和市级非遗项目、69个老字号。徜徉其中,或致敬红色经典、或唤起乡愁记忆、或感受品质生活、或畅想美好未来,可多维度、广视角、全景式感知“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
在702平方米的非遗和老字号展区,四方宾客“遇见上海”,上海的非遗和老字号也借此集体跃上世界级舞台。
沉浸式体验,展现美好生活新场景
在中央广场,以“遇见上海”为主题的“石库门”场景格外引人注目,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术本身就属于国家级非遗,建筑融贯中西,极具海派风格。
“石库门”外,现场已拉起排队的围栏,参观者等候的是一次沉浸式体验:走进天井,一位姑娘正安静地坐着绣“进宝”,“绣娘”金雯是上海最年轻的海派绒绣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在她身后,悬挂着一幅巨型绒绣,名为“梦想之城”,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高耸入云,跃然图上。金雯和她的搭档日夜赶工,绣了近一年。
再往里走是石库门的客厅。曲声悠扬入耳,原来有非遗传人在弹奏“海上凤韵”金筝,别看这小小的金筝,它融合了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和老凤祥的“老凤祥金银细工制作技艺”。金筝旁,龙凤盘扣的传承人焦义刚正在制作盘扣,几百年来,盘扣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说:“要用时光缝制优雅。”
在“江南民居”展区,你同样可以获得沉浸式体验。这里以“将美丽绘于乡村,让艺术留住乡愁”为主题,既体现粉墙黛瓦和桃红柳绿的江南民居风格,也展示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上海郊区农村呈现的勃勃生机和繁荣景象。
坚守初心,发现匠心传承新传奇
37项国家级和市级非遗项目、69个老字号……“遇见上海”,遇见的是上海的历史文化和孕育其中的商业文明,遇见的是上海的匠心精神和匠心传承。
上海的非遗及老字号都兼具历史悠久、世代传承、文化底蕴深厚、信誉良好、广泛认同等特征,这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商业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本次展示中不乏匠心巨制、精品力作。
上海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金龙华一身的衣服、包袋,都是她以自己的钩针编织技艺制作的。金龙华六岁就开始接触钩针编织,经过六十余载练习,让这项200多年前从西方传入的技艺融入了东方特色。今年进博会期间,金龙华带来了一幅梵高名画“有丝柏的道路”钩针编织版,采用包括棉线、丝线、麻线等多种材质、60多种颜色来构绘,呈现出画笔所不能代替的立体感。
国家级非遗朵云轩木版水印有史以来尺幅最大的作品《群仙祝寿图》也来到现场。此幅作品长达7.2米,用雕版2000余块,由二十几位传承人耗时八年完成。原画为近代绘画史上少见的经典巨制,由中国画“海上画派”杰出代表任伯年绘制。据悉,朵云轩国家级非遗技艺——木版水印已传承至第五代,源于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术,“镂象于木,印之素纸”。
上海购物,充满现代消费新体验
落实促进消费29条政策,今年以来,市商务委将重振老字号作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抓手,推进“一品一策一方案”,建立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的新机制。在进博会这一世界级舞台上,这些非遗和老字号迸发出十足活力。它们并非活在过去,而是行进在当下,融入了“上海购物”的肌理,充满现代消费的新体验。
在“上海时光”展示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尚的购物氛围交相辉映,近百项非遗项目和老字号品牌汇聚于此。在弄堂、马路和城市之间穿行,宛如走在一条日新月异的时光隧道中感受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观展者可以在这里走进南京路步行街,看龙凤旗袍、雷允上、回力、红双喜、朵云轩、茂昌眼镜、亨达利等店招霓虹闪烁,听和平饭店爵士乐队的演奏;也可以步入具有700年历史的豫园老城厢,在湖心亭九曲桥,或通过大幅豫园商城手绘地图,一边看文化地标,一边购买老字号梨膏系列、五香豆产品,重温记忆中的味道。
从生活到文化,在与时光的一起成长中,非遗及老字号正在嬗变,助推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新高地。
作者:本报记者 徐晶卉
编辑:孙欣祺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