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几天前,商务部发布了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消费市场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至9月,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万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消费品进口数据增长亮眼——累计进口1.04万亿元,同比增长15.3%,生鲜产品、化妆品、医药品、电动载人汽车的进口增势喜人。
进口大数据的增长,让人能够真切感受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所释放的巨大溢出效应——按一年计累计578.3亿美元的意向成交,先后“落地开花”。你看得见的,是进口生鲜的“开闸力度”,是进口化妆品的“通关加速度”,是进口医药品的审批加速,很多“进博故事”都与进口有关,背后则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鲜品“开闸”,进口大增
商务部数据显示:1至9月,猪肉和牛肉进口量分别增长43.6%和53.4%,水果、水海产品进口分别增长42.3%和35.9%
首届进博会期间,全球最大的猪肉出口商丹麦皇冠集团找到了一个大客户——阿里巴巴。后者在上海孵化的“新物种”盒马鲜生主攻生鲜产品,而猪肉正是丰富中国消费者餐桌的重要食品。几个月后,长三角地区的盒马鲜生便上架了来自丹麦的进口猪肉,每一只猪都能被全程追溯信息,它们从丹麦进口,在浙江平湖的工厂完成加工并切分,包装后进店上架,旁边货架上,还有产自西班牙、德国等地的进口猪肉,都与进博会有关。
生鲜产品进口提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策的进一步“开闸”,也是中国扩大开放的真实写照。首届进博会上,法国农业部长迪迪埃·纪尧姆在现场亲自“解”牛,为中国消费者推荐原生态法国牛肉。而如今,高品质法国牛肉已进入家乐福、麦德龙等线下大卖场,这也是今年牛肉进口量增长的原因之一。
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巴拿马菠萝、土耳其樱桃……首届进博会后首次引入中国的生鲜水果可以列出一份长长的清单。以进口牛油果为例,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牛油果进口量为4.39万吨,而2011年进口量仅为31.8吨,七年间增长超过1000倍。
参展首届进博会的都乐公司表示,今年企业将尝试引入更多新鲜水果,包括泰国的椰青和椰皇、智利的梨、厄瓜多尔的香蕉都将首次来到中国,“进博会的政策红利,促进了国际水果贸易的发展。”
作者:徐晶卉
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范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