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论调认为,当前中国扩大进口和举办进口博览会,是在中美经贸摩擦压力之下的被动之举和权宜之计,果真如此吗?
先让时间回到2017年5月,就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一带一路”倡议和举办进口博览会都是源于他对国际形势的长期观察:
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们要有“向外看”的胸怀,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当然,我们也要着力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分配差距等问题,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如果对照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的政治报告,可以发现中国对国际环境尤其是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是一以贯之的。在肯定“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同时,十七大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十八大报告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十九大报告强调,“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他进而将根源归因于经济领域的三大突出矛盾,即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
2018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华出席“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特别圆桌峰会的知名跨国企业负责人时依然表示,世界经济增长依旧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
可以说,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10年以后,全球经济仍未走出其深层次影响,原先积累的发展困境进一步恶化。二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先后于1975 年、1982 年、1991年和2008年发生4次全球性衰退,其中尤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衰退程度最为严重。在各国超常规的经济刺激政策带动下,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一度在2010年出现较为强劲的恢复性反弹。但从2011年起,世界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国际贸易增长态势疲软,进入所谓的“结构性低迷时期”。结构性低迷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就是全球有效总需求不足。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牵头比较研究两次全球大危机时就指出,“本次危机发生后,全球进入了总需求不足和去杠杆化的漫长过程”。 总需求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组成,其增长速度往往会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速度。据统计,2011—2015年,全球资本形成和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3%和2.1%,大大低于2003—2007年的增长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看来,这一个投资、贸易、利率、跨国投资等互为因果、互相传导的全球结构性低迷格局。相当长时期以来,贸易增长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全球贸易增速也都快于全球GDP增速。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货物贸易平均增长率超过全球GDP增长率的2倍。2008年以后,发达国家总需求水平仍然不足,进口需求减少甚至萎缩,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市场需求也较前几年明显减少,导致贸易增速持续放缓。2016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仅.8%,创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2012—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率持续5年下滑,贸易增速始终低于(或相当于)经济增速,由此导致全球经济复苏缺少重要的助推力量。2017年,受到亚洲区域内贸易复苏以及北美、欧洲地区需求反弹的影响,当年全球经济增速达到3%,全球贸易增速达到4.7%,是自2011年以来的最快增速。 但是,正如许多机构和研究者所指出的,2017年全球贸易的回暖只是短期现象,并不具有可持续性。这些制约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引起出口需求下降;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出口金额的增长低于实际出口数量的增长;金融机构减少了对国际贸易的信贷投放;贸易自由化的红利逐渐消失;制成品贸易比过去更少;全球价值链扩张速度放缓导致中间产品反复过境产生的国际贸易减少等。全球经济和贸易未来的表现仍无法达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危机的影响却远未消除。 与此同时,跨国直接投资复苏步履蹒跚,跨境资本流量占全球GDP比重也同样大幅下滑。
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18》显示,2017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下降了23%。
由于结构性低迷和总需求不足,共同“做大蛋糕”的难度变大,这使得种种逆全球化、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思潮和政策快速兴起,国家间以邻为壑、零和博弈的行为增多。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国在对外贸易中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产业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地缘政治风险的相互叠加下,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动荡。事实上,早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不久,提高关税、反倾销、“只买本国货”等贸易保护主义举措就被一些发达国家广泛使用。正如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所指出的:
当中国决定对外开放时,世界流行的是多边自由贸易体制、资本自由流动和放松管制,劳动和资本相对价格的变化使全球制造业资本需要找到新出路,中国似乎不需要定位就可以凭借比较优势自然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但是今天,暂且不谈政治因素,世界经济生产要素的长期供求格局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不断增加的全球生产能力和全球市场空间狭小的矛盾突出,这使得自由贸易体制在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主义冲击下已经残缺不全。
自2017年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四处挑起的贸易摩擦加剧了全球市场的焦虑和恐慌,不仅使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和规则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也使长期作为中美两国关系“压舱石”的经贸关系面临巨大挑战。
——摘自《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全面开放新格局》,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邹磊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