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嘉宾:周汉民(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采访:徐晶卉(本报记者)
记者:您去年说过,进博会“不仅仅是上海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它是世界的”,如今第一届进博会已成功举办,对于这句话有新的感悟吗?
周汉民:中国举办进博会,是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入的改革;中国举办进博会,是高高举起多边主义的旗帜,用切实的行动进一步开放中国的市场,特别是通过进博会的持续举办,越办越好的努力,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因此,进博会放在上海,它不仅属于上海;由中国主办,它不仅属于中国。它是世界的,第一届进博会的成功足以说明这一切。我们向世界奉献了一届令人难忘的、十分成功的、卓有成效的进博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进博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我的感悟就是:我们要始终高扬经济全球化的旗帜、秉持多边主义的正道,与世界同进步、共成长。
记者:您经常与国内外企业有交流,他们如何感受进博会的影响力?
周汉民:首届进博会举办至今,大半年过去了,但进博会的热情始终未减。这一时段,我无论是在复旦、同济、上海交大医学院等作进博会专题讲座,还是在全国政协新任委员华南、华东片区培训班就此作专题演讲,大家的反响都十分热烈。
与国际友人交流的感触也是一样的。比如,日本、德国企业家都提及进博会的意义,尼泊尔等发展中国家友人每每谈到进博会,言语中都散发着一种兴奋,这种兴奋在于,在世界经济发展动力减弱、风险增大的今天,中国坚持把进博会办下去,乃是一抹亮色。
记者:在世界经贸格局快速变化的当下,进博会在“世界经贸圈”能发挥什么作用?
周汉民: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201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4.6万亿美元。在世界经济增长疲软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1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9%,这种稳定增长十分令人鼓舞。
而进博会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格局中的独特之举,独特在于,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唯一一个有这样巨大规模的展会,唯一一个国家层面支持的展会,唯一一个有世界广泛参与的展会。
记者:中国能给全球企业带来怎样的“中国机遇”?
周汉民:对于世界来说,中国有着如此巨大的14亿人口的市场,有着高速增长的消费需求,有着如此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更有着对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抱有共同期许的人民。中国是不会干涸的大海,是以14亿人口所汇成的汪洋大海,连通着五大洲四大洋,所以,中国机遇和世界机遇是唇齿相依的,我们应当共同维护。
记者:扩大世界影响力,第二届进博会还有什么可提升之处?
周汉民:再过几个月,第二届进博会就要开幕了,我的期望有几点:
第一,把中国馆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完成好,使之成为新中国壮丽70年翻天覆地巨变的生动写照,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中国馆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其次,中国是世界货物贸易进出口第一大国,但不是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第一大国。我建议,进博会的展示、交易要一分为三——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进博会在重视货物进口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技术和服务的进口。
第三,当今世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须臾不可分离,我们要十分强调,进一步以优化改善营商环境为动力,利用进博会搞好新一轮招商引资,让外国客商感到,他们带来的很多产品可以在中国制造,许多技术可以在中国消化,许多服务为中国所急需,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起到筑巢引凤的作用。
第四,让进博会成为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发展中的不足,最主要的是如何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提高中国产品的品牌效应,提高中国企业家的管理能力。因此,进博会应该安排专业观摩,最主要是安排中国制造业企业去学习,让进博会成为学习的课堂,让大家从中领悟未来发展的新动能。
第五,进博会要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产生相互促进的效应。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