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三届政协三次会议开幕当天,委员们提交的提案中就有好几份聚焦在为中青年医生减负。这个话题为何获得如此关注度?记者发现,这些提案都揭示了一个让人揪心的事实——去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先后有5名中青年医务人员猝死。
根据姚俭建、王仁维委员分别递交的提案,去年7月底以来,上海已经有5位中青年医师过劳猝死,他们全都来自三甲医院,除了一位49岁,其他全都在40岁以下。值得一提的是,从12月12日到16日的这短短5天里,就有两位医生先后倒在岗位上。
在提案中,委员们都不约而同地援引了一份《2017年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根据该报告对2010年到2017年猝死的29名医生的调查分析,猝死医生平均年龄40岁,90%为男性,其中25人(86.2%)在三甲医院工作;麻醉科和外科是猝死率最高的科室,其中麻醉科猝死医生14人,外科10人,合计占比超过80%。
提案还援引了该报告中的另一组数据,显示出医生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77%的医生一周工作超过50个小时,近四分之一超过80小时(折算成5天,平均每天工作16小时);近六成的门诊医生每半天要接诊超过30个病人;超过四成的外科医生日均手术时间超过8小时。
为何医生压力如此之大?提案认为,一方面,上海地处医疗资源高地,医疗机构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量持续上升,但医务人员数量并未“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医务人员不仅要开展临床工作,其面临的科研考核指标也在加码。由于中青年医生晋升职称必须有科研项目基金、科研论文等硬指标,为此,他们只能白天看病开刀,晚上做实验搞科研,靠牺牲健康换事业进取。
为了切实解决一线中青年医务人员工作超负荷的问题,委员们建议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加大医务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为三级医院一线医务人员减负。同时,还要切实保障医务人员的权利和健康诉求,在年休假、疗休养、年度体检等方面做好制度性安排。此外,还应减少三级医院的事务性工作,特别是各类不必要的考核、评比、排名等。
作者:张懿
摄影:袁婧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