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法典。
这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她扎根中国土壤、紧扣时代脉搏,更彰显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今天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民事法律的集大成者,是一部“母法”。
一纲举而万目张。
以“法典”命名,表明凡是纳入民法典的规则,具有纲领性、基础性、典范性;以“民”命名,又意味着民法典将人民意愿置于首位,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诉求。
孟德斯鸠曾将“民法”直接关联上“慈母般的眼神”。而马克思则说过: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在奋进新时代的当下,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中国,通过这部民法典,将人民意志、人民思想、人民情怀,书写在了神州大地,书写在了亿万人民的心中。
是的,作为“万法之母”的民法典,她所赋予的是每个人在规则范围内的最大权利、最高自由,也悉心呵护着时代大潮中、社会生活中每一朵奔涌浪花的呼唤和亮色。
她,指导着社会生活、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每一天都息息相关。
她,更让人民有所敬畏、有所依仗、有所预期,更有所期盼。
在法律界,有这样一句通晓谚语,“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
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民事法治领域,即充分赋予民事权利,保障权利不受限缩、不被侵犯。
民法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编纂过程中突破了传统大陆法系体系的安排,使人格权独立成编,突出保护公民的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破解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矛盾冲突,这不仅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大创新,更蕴含着对人民权利的充分尊重和保护,体现了立法“以人为本”的中国智慧。从生老病死、吃穿住行到经济运行、社会发展,民法典回应了人民关切的方方面面,为民立法、以民为本,最大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
对百姓而言,民法典赋权于民,将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一切关系规范集合,“守护着人们的一生一世”。
对国家而言,民法典将助推经济社会的一切活动进入有规制的平稳状态,将社会推向更成熟的阶段。
民法典问世,意味着我们国家形成了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规范的民事行为准则,完善的权利保护机制和有效的权利救济规则——我国法制的体例框架由此丰实延展、枝繁叶茂。
良法,而后能善治。
具有中国特色、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体现了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贯穿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彰显了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她及时将我国的制度优势通过法治的方式转化为治理优势,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注入强大动力、提供有力保障。也必将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印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作者:顾一琼
制图:陈云峰
编辑:邵珍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