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应该说,为应对疫情,统筹做好防控与发展,“新基建”的热度在今年显著提升。上海在这方面也已经提出了较为完备的计划。总体上,围绕科创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新型智慧城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上海近年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和计算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的布局,总体水平保持国内领先。目前,已实现全市16个区的5G网络连续覆盖,建设了1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在静安、嘉定等区率先开展新型城域物联网百万级规模部署。在数据中心和计算平台方面,目前互联网数据中心已建机架数超过12万个,市大数据平台累计已汇集全市200多个单位的340亿条数据,规模均居国内领先地位。目前,上海已建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14个,数量、投资额和建设进度均领先全国。
近年4月底,《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最新发布,被称为上海版“新基建”35条,该方案立足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坚持新老一体、远近统筹、建用兼顾、政企协同,提出了25项建设任务、8项保障措施。经过初步梳理排摸,未来三年,上海将实施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
上海版“新基建35条”最显著的特色,就是突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对产业发展和城市运行的赋能。方案既包括对5G、数据中心等“城市数字底座”的大手笔投资,也注重以创新手段提升各产业领域的基础设施水平,为基础研究、在线新经济、城市交通等提供坚实的硬环境。通过3年努力,上海将推动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国际一流水平,在“新基建”领域实现“4个率先”——率先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率先形成全球综合性大科学设施群雏形,率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大规模城市公共数字底座,率先构建一流的城市智能化终端设施网络。
上海版“新基建35条”,提出了“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4大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上海要率先构建全球领先的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布局,包括高水平建设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加快布局全网赋能的工业互联网集群;要立足科技创新中心和三大产业、“三大高地”建设,推进建设硬X射线、先进医学影像集成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等若干重大科技和产业创新基础设施;要建设城市全要素数据资源体系,包括新一代高性能计算设施、“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基础支撑平台、医疗大数据训练设施等;要围绕培育新经济、壮大新消费等需求,加快推动商贸、交通、物流、医疗、教育等终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包括规模部署1000万级社会治理神经元感知节点、新建10万个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建设国内领先的车路协同车联网和智慧道路、拓展智能末端配送设施等。
作者:张懿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