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中秋晚会》在“诗、酒、月、水、竹”意象中展开。(受访者供图)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轮圆月连接中国人的文化乡愁,也开启时光穿梭,诉说“古今一同”。
一年月色最明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中秋晚会》《朤月东方·中秋奇遇夜》《河南卫视2023中秋奇妙游》以及湖南、江苏等央视卫视中秋晚会轮番上演。各台晚会联手传统文化、地方文旅、潮流科技,古今交辉、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月色如水时,荧屏上,半是诗意半是烟火。汉字、诗词、戏曲、文物等中华传统文化入夜,家人、友人、无数普通人入画,天涯共此时。
中国台湾音乐人胡德夫在长江边唱秋思与故乡,歌词里道尽所有秋晚的团圆主题词——“我知道我一定会回去,带着你给的往昔。我想把一切告诉你,像片落叶,飘向大地。”
聚焦“意象之美”,感知从未断流的中华文明
秋月澄澈,有人望月思乡,有人赏月怀古,有人月下遇佳人,更有人借月寄相思。古往今来,中秋诗意浓。拥有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我们总能轻易从流转千年的文化意象中触摸先人脉搏、脚下这片土地的温度。今年中秋晚会纷纷聚焦“意象之美”,在贯通古今的文化传承中感知我们从未断流的中华文明。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中秋晚会》在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四川省宜宾市举办。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诗、酒、月、水、竹”五种文化意象在《月涌大江》《江水三千》《江月年年》三个篇章中渐次展开。周深演唱的歌曲《光亮》,融入苏轼的千古名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唱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凤凰传奇将古风和流行说唱结合,一首根据《早发白帝城》改编而成的《过山》道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把酒问月》将“酒文化”的悠久历史在长江边唱得豪迈。泛舟水上,《月》能寄情,轻说似水流年。“水”总能载动乡愁,《江河恋》《江水谣》将眷眷乡恋汇成大河。《若把你》的中国风舞台美不胜收,因烟雨朦胧的蜀南竹海正是“竹烟波月”的生动诠释。当五种文化意象徐徐展开,长江文化在传统中秋佳节盛放悠久韵味。
河南卫视的“中秋奇妙游”也已做成系列IP。今年的河南秋晚,传统文化依然是不变的C位,特别加入的军人与家国、文物保护与传承等板块,仿佛一支素笔,以时光为笺,对古人讲述今天的传承。比如“汉字之美”,这台秋晚为观众创造了“云逛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体验,邀请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王清雷等相伴同行,分享汉字“家”的起源与演变,在音乐考古中领略“和”的深意。又如寄于器物上的“盼归之情”。早在距今六七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就曾用“月牙纹”装饰陶罐。可惜这一时期的重要文物并未全部留存在发掘地,有一部分至今流落海外。演员陈都灵来到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与郑州市市礼设计师易长乐对话,和孩子们一同唱起《故乡的云》,向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发出“归来”的呼唤,牵动无数人心。
共话“家国情深”,触达人心深处的原乡怀想
秋风日渐凉,天涯人思乡。每一次皓月当空,总会唤起全球华人心中亘古亘今、朴素又深切的感情。今年的秋晚纷纷用情怀开启中秋夜,在秋风与圆月邂逅时分,共话家国情深。
对上海观众而言,海派时尚是家的味道,“一江一河”是家的所在,潮流与国风都是家的底蕴。《朤月东方·中秋团圆夜》将City Walk搬上荧屏,北外滩、朱家角、张园等魔都文旅地标化身舞台,晚会在璀璨光影间寻找不同的“月”。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片段《千里共婵娟》令人眼前一亮,不仅因其有着堪称豪华的表演班底,更因开创性地将现代舞与诗词、国画、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作出国际艺术视野下的中国文化表达。晚会的浓情不止于“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美妙唱段,更有沪港澳台四地唱诗同赏一轮明月的浪漫。而随着《爱乐之都》的音乐剧演员们在水乡古镇演绎中西合璧的《剧院魅影》选段,首季“型秀家族”成员相聚黄浦江畔忆往昔,迭代的东方卫视自有IP,在更深一分的人情味里,诉说青春的追索和团聚的喜悦。
“家”不只是居住的场所,也是心灵安放之处。中秋佳节,人人盼望回家,渴望的其实是一份归属感,寻找的是心灵的慰藉。在河南《2023中秋奇妙游》中,摄像机全景式呈现了“河南新农村丰收节”和“福建客家土楼”两个典型场景,满足了观众对于“团聚”的美好想象。湖南卫视已经第十年与观众共度中秋夜。今年的晚会以“追着月光去见你”为题,无数普通人被邀请共同参演,与明月为伴,共享团圆。
解不开的情意结恐怕还是在央视秋晚。长江边,人们唱母爱宽广、父爱如山,也唱山川可亲、江河安澜。“月圆了,回家吧。团团圆圆,是中国式的东方浪漫,也是千山万水、千难万险都阻挡不了的信念。”
作者:王彦
编辑:傅璐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