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谭》彻底火了。
自2023年元旦上线,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动画短片集不断出圈。每逢周日上午10点,网友都准时蹲守这些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小故事。
前两集《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呈现出的“奇境入梦,我在其中”的中式奇幻美学风格让观众不吝赞叹,甚至用了“封神”的赞誉。
1月7日,由杨木执导的《林林》和观众见面。这部灵感来源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处原始森林的三维动画,将当代思想内核和民族文化元素熔铸一炉,背后是一份创作者的创新思维。
在导演杨木看来,“不模仿他人,不重复自己”的上美影创作宗旨,不仅仅是前辈们建立中国动画学派的信条,更是他在创作中追求的境界。
“画风上,我想探讨一下三维动画其他的可能性。”杨木说,《中国奇谭》作为一个项目整体,从策划阶段便有意识部署画风与故事的多样性。某种意义上,《林林》的CG动画是半命题式的,而导演寻求的,是突破既有框架,让CG与中国画传统的水墨意境相融。
故事则与画风相得益彰,“《中国奇谭》里,悬疑、科幻、志怪等等风格兼而有之,我希望营造的是一部散文风格的短片,故事不复杂,但可以回味良久”。
源于 “成长母题”的生命反思
《林林》讲述了狼女林林自我觉醒的历程。生活在林海雪原的林林,因为孤独而涉足人类世界。为了被人类孩子认同,林林不断背离自己作为狼的身份,最终母亲因此受到拖累,林林在苦难中迎来“成人礼”。
《林林》的故事发生在苍莽雪海,清幽河谷深处,背后却是对现实社会中青年所经历的成长阵痛的隐喻。生活在价值多元的时代,不少遭遇 “人际孤岛”的年轻人像林林一样渴望身份认同与集体融入,但找寻身份认同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挫折与伤害,妥协与退让构成了生命的常态。
导演杨木说:“就像男生在青少年时期对那些打篮球特别棒的同龄人都有几分向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他们的举手投足甚至说话习惯,觉得这很酷。但长大后再回望那段时期,会生出不一样的感觉。”
《林林》里,狼女初见男孩的父辈,望见他们身披的狼皮,兴奋地以为自己与猎人是同族,“是一样的”。然而,这份身份认同的幻象,终究会因“异族”而消失殆尽。《林林》想传递的,就是一种率真从心、勇敢回归自我的力量。
片中有一幕,林林回到住处,母亲得知她与人类交流后如临大敌,仰角镜头扫过母亲震怒的场景,露出她身后山洞的壁画,那画上正是人类对狼族的猎杀。
在人类视角里,狼是凶残有害的,需要被猎杀来捍卫人类安全的。但在狼的立场,总是用猎枪对准自己的人类,何尝不是它们世界里的“狼”。
大自然早就写下万物生灵互为镜照的关系。
动画的生命力在于提炼与书写现实生活,反映当代人的思想观念与理想追求。《林林》就是通过狼女的蜕变,用写意的表达方式关注青年成长的阵痛与自我发现。
不落窠臼的故事立意引发年轻人的情感共鸣,完成了动画创作想象力与艺术思想性的汇流。
基于“民族色彩”的意境营造
作为具备浓厚青年关怀气质的动画,《林林》在形式表达上则侧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整体创作手法含蓄蕴藉却又不失张力,内在的审美价值更是彰显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不论是极具地域色彩的故事背景,还是别具韵味的民族意趣,都让观众觉得分外亲切。
在画面风格上,《林林》低饱和度、低反差的色调运用,带有明显的东方美术风格,所渲染出的孤寂苍茫、安静冷冽的氛围感,自然而然地把观众带入动画所要表达的淡淡忧伤情感。
故事中的人物造型也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皑皑白雪、突兀群峰,笔直的白桦林,是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恢弘意境的还原。游猎于山野,穿梭于林海,桦皮为屋,食肉衣皮的猎人,在冬季骑马捉兽,夏季则划船捕鱼,这一粗犷骁勇而不失生活韵味的形象,则脱胎自鄂伦春族。
浓郁的民族色彩充满野趣而不失原始森林的神秘想象,为动画角色赋予不一样的活力。影片还创造性地借鉴了爱斯基摩人为防止雪盲症发明的雪镜,细节上的小彩蛋诚意满满。
相得益彰的古风配乐更让故事的韵味得到升华。
林林首次现出狼身时,古朴的埙声和箫笛声逐渐响起,辉煌顿挫,如序幕般一点点揭开林林身世之谜。当林林和母亲在山林间嬉戏玩耍时,曲调又慢慢转为悠扬欢快,在山谷中留下空灵回响,与林林不谙世事的心绪形成对照。在林林和母狼被猎人追捕时,急促的鼓点伴随着近远景的切换,把故事的紧张情绪推向顶点。伴随故事戛然而止,怅然的箫声响起,独留悠长思绪在平静辽远的湖面上。
“白山黑水,濯我红心;林下含芝,授汝长生;不见来路,胡不归去”,这段唱词在谱曲上借鉴敦煌莫高窟的拓印谱,作曲者马久越从25本拓印谱中找到了多种音程关系,结构了这段千年以前的声音。词则师法楚辞,在古风悠扬里,荡开神话和寓言的想象。
成于“自我突破”的风格创新
《林林》在《中国奇谭》中手法各异、风格鲜明的动画群像中毫不逊色。开创了“中国动画学派”,以东方写意美学见长的上美影,在技术上并没有停滞于传统手法,而是一直在中国动画的潮头上破浪前行。
通过使用CG技术,《林林》对于人物细微的表情变化、动物栩栩如生的毛发、层层叠叠的森林、随风摇曳的枝枒等都能做到非常鲜活生动的呈现,完成了形象造型上的更新。
陈廖宇总导演这样看待《林林》在风格上的突破:“尽管我们探索了新技术,但并没有摒弃中国动画的传统风格,去过度追求一种照相式、素描式的真实。对CG技术运用的平衡度把握,贯穿这部动画创作的始终。我们更希望能够塑造一种具有内在张力的力量感,用现代技术表达东方艺术。”
在制作团队的努力下,《林林》通过“拟态而非求真”的功力,塑造出具有电影质感的光影效果。漫天风雪中,林林狼狈地逃往密林深处,猎人与狼母进行了激烈的厮杀。但画面并没有一直停留在双方缠斗过程中,狂风吹乱,雪花疾舞,急促地飘落在猎人大氅皮袄与林林的发间眉梢,细腻的视觉特效于无声处渲染出打斗的紧张气氛。肃飒雄浑的景色与个性鲜明的人物性格互为镜像,逼真的技术美感和含蓄的美学思维浑然一体,光影律动下的镜头语言时刻调动着观众情绪随着剧情起伏。
而在影片结尾,春日时节一人一狼遥遥隔河相望,林间鸟鸣阵阵水声潺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境呼之欲出,写实的画面既是对传统水墨动画风格 “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突破,留白的艺术震撼力也走出和欧美CG动画模式的不同道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境界。
杨木说,以CG成片,从某种角度是半命题式的,因为《中国奇谭》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呈现画风与故事的多样性。“但我们想突破三维的既定框架,做三维与水墨意境的融合。既保留水墨风的留白韵味,又保留CG动画在细节和透视层面的优势。”换言之,三维是写实的,水墨是写意的,两种画风看似两相矛盾。导演在实验中,找到了突围路径,“我们提取古人绘画中的思维方式、他们对美的理解,运用到片中,表现出的就是低饱和、灰调色彩,勾勒远山时的散点透视,以及光线处理上抹去了修饰性的灯光等”,让两种画风在求同存异中美美与共。
就连画面帧数也是经过设计的。打斗的段落保留普通三维的每秒24帧,而片中的“文戏”部分,导演刻意抽帧,调成了每秒12帧,“用节奏的留白营造画面的拙感与不确定感”,依然是对三维动画的一次实验性突破。
作者:王彦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