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在2022年尾声登场,能在特殊时刻予人力量,没有什么难题能真正困住同舟共济的中国人民,去拥抱向阳而生的2023年
▲昨晚,“上海出品”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破晓东方》在CCTV-1黄金时间重磅开播。 (剧方供图)
一路风尘仆仆,刘伯承与陈毅从淮海战役总前委奔赴西柏坡,他们要在1949年元旦到来之前与党中央汇合,汇报战况,参与筹划新中国的未来。同一时间,中共地下党员李白在发出最后一封电报后被捕。
昨晚,“上海出品”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破晓东方》在CCTV-1黄金时间重磅开播。暗夜将尽,黎明破晓而至。
《破晓东方》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直接命题并指导创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出品,龙平平、秦溱任总编剧,高希希执导,张嘉益、刘涛、李泽锋、乔振宇等主演。该剧改编自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统的纪实文学《战上海》。全剧以上海解放一年间惊心动魄的历史为叙事中心,全景式铺开中国共产党解放上海、接管政权,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以强大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智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解放上海、安定上海的故事。
自2019年参与剧本策划,著名编剧龙平平几乎见证了《破晓东方》打磨的全过程。首播夜,这位总编剧告诉记者,从刘统教授的《战上海》到电视剧《破晓东方》,作品内核不变——“战上海”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奇迹的真实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鲜活案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彼时国际舆论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治理好一座超大城市?依靠的是信念、智慧和强大意志,依靠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更依靠党中央、上海市政府、普通百姓、人民子弟兵上下一心共克时艰。
“历史是现实的镜鉴,现实能从历史经验中得到启示、收获信心。”龙平平说,《破晓东方》在2022年尾声登场,能在特殊时刻予人力量,“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穿越了重重关隘,把一个千疮百孔的旧上海,成功建设成充满生机的新上海。现在,依然没有什么难题能真正困住同舟共济的中国人民,去拥抱向阳而生的2023年。”
剧中陈毅扮演者张嘉益的感受更为热切:“那个从战争到百废待兴的年代,无数先辈以破坏一个旧世界的战斗、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历尽艰辛,为人民博得了安定美好的生活。今天的我们,都能从剧中看到,解放一年间新上海是如何建成的。”
上海,这座浸润了红色基因的城市,穿过历史的风尘雨帘,始终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总编剧龙平平:剧的历史方位,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在龙平平看来,《破晓东方》创作的历史方位,就是新中国成立这座里程碑,反映的是上海解放一年间,中国共产党如何在“零经验”前提下应对一场历史性“大考”。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彼时,全世界都在看,第一次进驻大城市的中国共产党,能不能治理好这座远东第一大都市、中国的经济中心。美国人还放言:共产党进得了大上海,不出三个月就要退出来。《战上海》注重讲述的,就是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如何经受住考验,书写从“战上海”到“建上海”的奋斗史诗,武能安邦、文能治国。
作为党史研究专家,龙平平参与创作的电视剧并不多。2012年《我们的法兰西岁月》、2014年《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2021年《觉醒年代》,今年则是《破晓东方》。“因为《破晓东方》有着特殊意义,可谓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中填补空白的一部。”他告诉记者,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多以反映领袖人物、革命先烈、重大事件等为主,尚没有一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如何接管政权、巩固政权、如何治理好一座中心城市的典型作品。“而这,恰恰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直接体现,能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
龙平平说:“‘战上海’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为执政党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对我党执政大城市的能力考验,也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较量。毛主席称之为中国共产党‘赶考’路上的一次大考。”
《破晓东方》还原的这场“大考”,既有军事战,也有政治战、金融战,一路经过解放上海、米棉煤“两白一黑”之战、银元之战、扫盗荡匪、清除敌特、战台风、解除“大轰炸”危机等。在党中央的正确指导下,在陈云、陈毅等人强有力执行政策下,上海解决好民生问题、稳定了社会政治秩序、恢复生产贸易,用一年时间旧貌换新颜。通过艰苦卓绝的“战上海”,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中赢得民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亦使得国际社会有目共睹。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在上海解放一年间得到证实。
▲张嘉益饰演陈毅。(剧方供图)
导演高希希:细节是历史的表情,用丰沛细节还原“旧世界”到“新世界”的巨变
执导《破晓东方》之前,高希希的上一部重要作品是详述三大战役的《大决战》。从金戈铁马的战争史诗,到文武兼备的战上海、建上海,叙事重心转移,但导演的叙事理念、对细节的看重,不曾转移。拍摄过程中,高希希不止一次提到“细节是历史的表情”,“我对所有主创人员始终强调一个问题,就是细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用足够丰沛的细节还原‘旧世界’到‘新世界’的巨变,才能让观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共产党人在第一次接管如此重要的大城市过程中,是如何努力做到为民请命、为民做事的”。
事实上,从《战上海》的文字到影像化《破晓东方》,纪实文学为电视剧提供了扎实起点,而从翔实的历史资料到一个能让观众代入情感的影视故事,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遵循下,主创们力求在历史的刚性框架下,用引人入胜的故事、生动鲜活的人,打开艺术的创作空间。
反复推演后,《破晓东方》的剧本确立了架构。依据历史脉络,电视剧将展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丹阳整训、“瓷器店里打老鼠”的上海战役;更将着眼于上海解放第一年共产党人为恢复这座城市的生机和运转,所付出的种种努力。人物关系方面,剧中结构了三层,高希希用战略、战术、战事来形容。战略层,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陈云为代表的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战术层,以陈毅和邓小平为代表的上海市和华东局的领导干部,他们把党中央决策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战事层,包括战斗在上海的解放军战士、展开具体工作的同志,他们如何忘我地奋斗,带领民众帮助整个城市恢复;也回望普通人民群众、民主人士、民族资本家、文艺界人士等,相信共产党、选择共产党的往事。
高希希说,通过三层架构再现那段红色记忆,让历史真实与虚构的人物交织,“既有历史的厚度,又能从人民视角勾勒出当年老百姓从将信将疑的观望、共享新社会福祉到发自内心拥护党和政府的心态嬗变”。
细节是历史的表情,毫厘之间可见拳拳匠心。《破晓东方》创作周期历时近四年,剧本570多页、49万余字;全剧共141个场景,主要演员161人,前景演员1480人次,群众演员14213人次;制作和租赁服装5000套,制作和改造、租赁道具75950件……摄制组通过化妆造型、场景设计、道具陈设的全面协作,让历史时空生动再现。
高希希告诉记者,拍摄过程中有一幕久久震撼着他,相信也会打动荧屏前的观众。那是上海解放时最出名的细节之一。清晨,当上海市民打开家门、走上街头,为眼前的景象深深触动:进驻部队为了不扰民,战士们在雨中街头枕肱席地而眠。“胜利之师”入城却露宿街头,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正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队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感叹:“这真是我们的队伍!”也正是这样的队伍,能够“破坏一个旧世界”,为建成新上海、一个属于人民的上海奠定坚实基础。
数往知来,历史早就写下了中国共产党保持旺盛生机的密码。
作者:王彦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