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滚烫人生·骑行季》上周末播出了第二期,穿越沙漠之旅还在继续。56岁的任贤齐、55岁的郑钧、48岁的张震岳、43岁的郝云与吴卓羲加上36岁的仁科,毅然踏上了这场考验身体与心理极限的绝地骑行。没有人打退堂鼓,如郝云所说:“我看到一个沙坡、一个沙峰,虽然很高、很陡、很难,我要是都没有冲动想去冲一下,我之后一定会后悔的。”
从《我们的滚烫人生》第一季的职业体验励志真人秀定位,到这一季打造“国内首档摩旅挑战真人秀”,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其主题与精神内核。在沙漠深处,哥哥们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不懈的热爱,也引出了节目的主题: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得上滚烫人生?
第一期还是感受摩托骑行的简单模式,第二期突然开启地狱模式,最终完成308公里高速公路、15公里峡谷路段和25公里沙漠穿行的壮举,这样硬核的“滚烫”是在屏幕上不多见的。而他们的挑战与收获,也在与治沙植树人员的交流中,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震撼、思考与能量。
把车停稳在阿拉善沙漠出沙口的一刻,经验丰富的教练钱佩隆感慨哥哥们是“史上最快的速成班,穿越了这么大的沙漠”。在进入沙漠之前,他们在一天的训练时间里,高效地掌握了沙坡、沙坑以及流沙等复杂地貌的应对方式。
而成绩背后,是一群为了完成梦想奋斗的普通人。为了保证团队整体的训练效果,其他人会陪着经验相对最少的仁科一直练到技能熟练掌握;许久没有骑车的郑钧独自加练,甚至在晚上吃饭的时候累到手抖而拿不稳筷子。
但这样的内容此前并不多见。或许主要原因就在于摩旅节目的拍摄难度太大,团队需要在各类复杂地貌下完成工作,嘉宾往往也会面对更大的风险。正因为如此,节目组选择的几位哥哥是有不同程度摩托技能和经验,且有着对摩旅充分的热爱和冒险精神的。
《我们的滚烫人生·骑行季》不但在展示美,更想探究美背后的故事;读懂车轮所向的土地,让这趟哥哥们的梦之旅,有了根植于土地的意义和价值。
离开出沙口后,他们在沙漠的边缘见到了吴向荣和他负责的锁边基地,即“阿拉善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公益项目基地”,所谓“锁边”,就是通过种树锁住沙漠的移动和扩大趋势,并慢慢地去修复它里面的一些生态,逐步地把它稳固下来。
“二十年建造生态锁边林,减缓沙漠化进程”,听到在这里发生的故事,郝云首先提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所在的北京二十年前一直面对着来自西北地区的沙尘暴,而现在几乎已经看不到了。原来相隔数千公里、发生在沙漠的防沙治沙工程,其实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而郑钧回忆起自己的父亲就曾是三北防护林的工作人员,参与完成了主要的前期调研;这也让吴向荣不禁感慨:“那个年代,条件那么艰苦,但中国防沙治沙的基础就起源于那个时代。”几代人的治沙梦,在他们的交流中呈现为这片土地上几十年的壮阔史诗,那份热忱与壮志,改天换地的奇迹,都让观众对这里防沙治沙的功绩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敬意。
关注脚下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与故事,让《我们的滚烫人生·骑行季》成为一次“公益行”,不但带观众们深入体验了中国西北生态的形象变迁和价值,也让观众更具代入感地感受防沙治沙工程背后的考量与付出。而乌兰湖的美丽,让这种守护的价值无比生动地呈现在眼前。
面对那片殷红的湖水构成的“地球心脏”,任贤齐感叹着:“或许你会觉得这个湖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一个湖的枯竭或是被生态浩劫毁灭之后,它会扩及到整个地区的生态。”呼吁大家爱护大自然的背后,是一档节目、一群人对生活保持热爱,更对明天保持期待。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黄启哲
图文综合自芒果TV微博、豆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