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已突破466亿元。在与严格防疫同行、在全球电影生产仍受影响的今年,这一数字能恢复到2019年的七成以上已属不易。
但回顾今年的市场表现,头部内容与档期高度集中的现象也颇为突出。
以档期论,春节档与国庆档都属当之无愧的黄金档,春节七天票房达到78.43亿元,大年初一16.93亿元创下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单日最高纪录。国庆档交出43.89亿元成绩。春节档与国庆档的两周时间,拿下了今年超26%的总票房。
从单片看,头部大片的总票房占有率更为惊人。中国电影市场影史冠军《长津湖》目前的票房已过57.7亿元,《你好,李焕英》为54.14亿元,《唐人街探案3》拿下45.24亿元。今年的票房前三影片占比全年已超三分之一,且三部影片悉数出自春节与国庆这两大黄金档。
只有黄金档才可能产生高票房?“档期依赖症”能不能破?“后疫情时代”的档期市场会有哪些新格局?这样一些问题仍待行业探索。
近日,在2021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论坛上,中国电影家协会、灯塔研究院、灯塔专业版联合发布了题为“辟新路 谋共生”的“后疫情时代”电影档期策略研究报告,以期通过对档期问题的研究和探讨,释放电影市场活力,保障行业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
在现场分享时,灯塔研究院院长牧晨首先分析了当下档期现状:今年电影市场诞生了历史最高春节档(78.4亿)和历史第二高国庆档(43.9亿)的成绩,但两大档期合计在全年大盘的票房占比,已逐年提升至1/4的水平,档期集中效应不断加剧;在重点档期上映的影片,从数量、评分到单片票房等各方面,都和非档期影片拉开了较大差距。
牧晨同时提出,观众对电影的核心诉求主要来自于影片内容本身,而非档期;想要冲破档期限制和行业天花板,影片在定档时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内容特质与目标受众,而后要发掘适合释放观众情绪的特殊日期、档期,这将是“后疫情时代”行业要面对的核心议题。
事实上,早在疫情之前,中国电影界就提出要客观辩证地看待档期尤其是重点档期的依赖。2018年,中小成本影片《无名之辈》就在传统的“淡季”11月火出圈。而且彼时,任素汐、章宇等实力派都算“宝藏演员”,戏比人火。拆解《无名之辈》的成功要素,无非“好故事+好表演”的恒定模型。一个能观照到小人物生活状态、能触达普通人心的好本子,一群视表演为事业、愿全身心投入塑造角色的好演员,是任意好电影的底子和里子。《无名之辈》在低调里闯关、强敌中突围,拿得出手的便是“质量”二字。
同样,近来的《扬名立万》《爱情神话》也都一定程度甩掉了档期依赖,凭品质、内容赢得观众。
在牧晨看来,2021年市场同样释放出了一些积极信号:在传统大档期之外,一批新涌现出的档期,例如七夕、六一、“520”等都产出了亮眼的票房成绩。其中,今年在“520”上映的《我要我们在一起》,通过有针对性的宣发,将情绪精准触达给爱情片核心受众,取得首日接近1亿、最终3.26亿的票房成绩。
这个案例兼顾了对档期与用户情绪的洞察:在“520”档期竞争方面,《我要我们在一起》与次日上映的《速度与激情9》受众人群存在很大差异,同时又和“五一”上映的《你的婚礼》打出了差异化;影片将爱情片的社交仪式感推到极致,上映时间定为13点14分,结果表明该时段票房超过了传统黄金时间。
《我要我们在一起》的票房表现,也让“520”首次作为一个独立档期进入到了行业视野。报告指出,只要贴近观众的情感诉求,看准竞争空缺的“真空期”,档期其实可以有更多选择。除了自带情感属性的特殊节日,比如时令季节、长假复工后的真空期等,都可以为定档和发行找到更大市场空间。
“当今天在讨论电影的档期趋势和宣发策略时,我们认为,抓住档期格局变化的机遇,找到电影本体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连接,变得尤为重要。”牧晨表示,“片方和宣发决策者需要充分了解影片特质与核心受众,了解观众的观影消费习惯,才能制定出最适合影片的档期策略,未来市场才能有更多想象空间。”
作者:王彦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