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终极预告释出,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的公映进入了倒计时,影片将于本周五与全国观众见面。该片根据焦裕禄女儿焦守云的口述回忆改编创作,由焦守云担任总监制,范元执导,高满堂、李唯编剧,郭晓东、丁柳元领衔主演。
对于今天的电影观众,焦裕禄是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熟悉,因为从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991年版电影《焦裕禄》,再到后来的电视剧、戏剧等,不同年代、不同样式的文艺作品反复讴歌过这位人民公仆鞠躬尽瘁的一生。陌生,很大程度上因为,在许多人心里,焦裕禄更像是一座丰碑,他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平凡一面,很少被了解、被感知。因此, 《我的父亲焦裕禄》最大的看点,在于它呈现了子女至亲视角下一个更为温暖立体的焦裕禄形象。
终极预告的开端,仍是观众熟悉的“味道”,以百姓的声声殷切呼唤拉开序幕,一位和蔼可亲的“焦书记”重返大银幕。“一声焦书记,一世为公仆”,在兰考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焦裕禄带着党和国家的嘱托来到了饥寒交迫的兰考人民身边。他不忍看见有百姓挨饿受苦,一己担下了破格购买议价粮的全部责任;他扛住了家人“不明白县委书记为什么这么穷”的误解,一生清贫始终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他咽下了接受组织调查时五味杂陈的苦楚,内心只有“让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不变初心。“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战胜祸害我们几百年的三害”,漫天黄沙中焦书记对百姓的坚定承诺,成为他用生命践行的使命,一生无悔付出甘做一辈子的“人民公仆”。
但终极预告的结尾,却显示了该片不同以往的气质。“你这么多年,一直都在做个好人吗?”焦母的深切教诲回荡在焦裕禄心头;而大雪纷飞中,焦母一脸不舍地站在村口目送全家人离去,已病入膏肓的焦裕禄明白,这一别便是生死永隔,他向母亲郑重一跪叩谢养育深恩。画面中,母子间浓烈深厚的亲情羁绊呼之欲出。
在许多先睹为快的专家眼中,用个人视角呈现一位公众人物,是《我的父亲焦裕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突破。影片既包含个人视角,又没有完全局限于纯个人化的体验,而是放在亲情、友情、爱情的故事与人物关系中展开,最大限度打开了能与大多数人共情的空间。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评价:“焦裕禄本人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能够有不同的呈现角度和方式。如果说上世纪60年代呈现的是好书记形象,1990年代呈现的是更有社会意义的英雄形象,那么《我的父亲焦裕禄》为观众带来了一个更多元、更丰富、更饱满的‘人’的形象,能触及观众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作者:王筱丽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