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尔兰乡村,前拳击手道格拉斯从小就有严重暴力倾向,后来他成了当地戴夫斯家族令人生畏的打手。妻子乌苏拉无法忍受他的行径,带着患有自闭症的儿子离他而去。想成为好父亲,又苦于没有照顾好儿子的能力,良心未泯的道格拉斯将何去何从?家庭与道义的拉扯下透出怎样的悲剧底色?
这部讲述残酷青春物语的电影《倚马而息》,由英国年轻导演尼克·罗兰基于爱尔兰作家科林·巴雷特小说集《格兰贝的年轻人》中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而成,巴里·基奥恩、柯斯莫·贾维斯、尼芙·阿尔格等主演,以冷峻风格讲述了深陷暴力无法自拔的爱尔兰男人悲剧人生,曾获2021年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英国影片等四项提名、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导演等九项提名。
“电影在整体上保留了小说的叙事框架,但在很多细节作了调整。原小说其实更冷峻,比如一开始道格拉斯实际上杀死了范尼根,结尾也并没那么感伤,更加残酷揭示主人公的命运。如果满分5分的话,我给小说打4.5分,电影打3.5分。”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群岛图书出版人彭伦在朵云书院·戏剧店,对谈从小说到同名电影改编的“加减法”。
嘉宾表示,如果看过原著小说,结合2008年金融危机后爱尔兰经济被重创的背景,观众会发现社会停滞的大环境下,这些形形色色的年轻人生活处处不如意。彭伦认为,相比小说里的冷酷气息,电影改编相对淡化了暴力色彩,主人公的基调更善良些;但另一方面,“导演在片名‘倚马而息’的故事处理上有点可惜,并没有突出书名和剧情的关联”。
谈到“倚马而息”,汤惟杰如是解读——小说中的设定、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杰克只有在马背上才能安静下来;小说中的马没有马鞍,道格拉斯第一次骑马时被马带出好远,隐喻他卷入范尼根一事,其后人生也被外界力量推动而不能自主掌控;片名中“calm”可能有反讽之意,“马”并没有给人安宁,而是让人在不情愿中走上歧途。
“小说集继承爱尔兰文学的传统,能读出乔伊斯《都柏林人》的影子,有些篇目名字也来自其中,讲述了社会发展停滞之时普通人的故事,包括青年男女的情爱、自我认知的破灭、偶然之下的真情流露等……”在汤惟杰看来,有时很难说类似的文艺作品能给人带来什么具体现实意义,比如《倚马而息》讲年轻人在亲情和犯罪之间的悲剧故事,并非一味严肃地去批判社会,更像是对现实生活的多面展示,“我们读文学看电影,作品中的角色并不是脸谱化、有指向的,他们之所以看起来令人又爱又恨,也正是作品复杂丰富的魅力所在。”
影片中孤独寂寥的气息扑面而来,正如英国电影月刊《帝国》杂志曾描述的:“罗兰的电影用跳跃镜头和极富压迫性的音效设计,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角色被推至生活边缘的绝望感,在电影的大多数场景中,观众的情绪就像低压在上空的运动,在不祥的电子乐谱的推动下,生动地呈现出一种凄凉感。”
为保持角色原生态的粗砺质感,片中男主角柯斯莫·贾维斯在开机前搬到爱尔兰西部生活了五周,熟悉当地生活及爱尔兰口音。拍摄期间,哪怕是休息,他也用爱尔兰口音讲话,贡献了流畅自然的细腻演技。
《格兰贝的年轻人》是“故事群岛”丛书中第一部作品,这套收录世界各国优秀中短篇小说的丛书,目前已出齐第一辑五种。除了《格兰贝的年轻人》,还有美国作家丹尼斯·约翰逊《火车梦》《耶稣之子》、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马利亚的自白》和西班牙作家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兹·库巴斯《诺娜的房间》。
据悉,上海译文出版社、群岛图书、欢喜首映将继续在全国50余家书店免费举办《倚马而息》电影放映分享会,持续到10月。业内认为,读书和观影相结合的形式,能有效激发书店读者的积极性,丰富了大众阅读体验,也有一定的拉动图书销售效应。
作者:本报记者 许旸 实习生 吴亦阳
图片:出版方、剧照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