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上戏艺术季展演剧目之一,5月7日至13日,由上戏表演系带来的话剧《哈姆雷特》将在上戏实验剧场上演。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演出将同时诞生“普通话版”和“藏语版”两个版本。“藏语版”《哈姆雷特》同时也是2017级西藏班毕业大戏,由著名演员濮存昕任总导演。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西藏班十年一招生,因而每届西藏班的公演都十分宝贵。2017级是上戏历史上第一个本科学制的表演西藏班,其毕业公演更备受关注。
濮存昕向记者介绍,选择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因为它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含义,那就是,中国的文学和戏剧是可以深刻、准确、丰富地诠释莎士比亚的。
他是“中国演莎士比亚戏剧最多的男演员”之一,迄今演出过莎翁的《哈姆雷特》《大将军寇流兰》《李尔王》《暴风雨》等诸多搬演、改编作品。喜爱莎士比亚的他,曾把莎翁戏剧手抄了一遍。1990年,他主演了林兆华导演的《哈姆雷特》,迄今30多年,依然能把《哈姆雷特》倒背如流。2018年,他又和李六乙导演合作,在新版《哈姆雷特》中扮演国王。
“全世界的《哈姆雷特》,我们看了很多。我非常喜欢这次演出的《哈姆雷特》版本。今天我们又做了很多新的加工,会出现节奏上的跳跃,让人耳目一新。”这一次,“青年导演”濮存昕继续着中国特色戏剧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作为上海戏剧学院的兼职教授,濮存昕说,当上戏第一年跟他谈教学工作时,他就对西藏班产生了兴趣,“不少学生来自牧区,普通话水平并不是很高,但他们与生俱来的质朴与真诚却是如此打动人,其身上的潜能一旦被开发出来,作为表演者将具备极为独特的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上戏也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表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活的剧本让他们演绎,西藏班的学生往往能表现出那份精气神,这在当今已不多见,因为那份精气神来自于天然,来自于其独有的生命状态。
2020年上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濮存昕无法同西藏班的学生面对面,这令他非常着急,一直想着“孩子们的教学不能耽误”,同时也在思考疫情缓解之后的教学该如何开展。疫情好转后,濮存昕亲自为西藏班的学生们执导了已基本成形的《格桑罗布与卓玛次仁》。这是一部将故事背景移植到旧西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我非常喜欢这些孩子,”濮存昕本人对《哈姆雷特》的熟悉,亦有助于他更好地在舞台上调整学生们的表演状态。“上戏历史上尽管已经有七届西藏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届的表现依然令人刮目相看。”
西藏班主讲老师杨佳说,《哈姆雷特》已经排了三个多星期,“同学们学习濮存昕老师的工作方法和表演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的为人处事。”
1959年至今,上戏表演系招收西藏、新疆、内蒙、青海四地近20个表演班共计300多名少数民族定向培养学生。1962年初,第一届藏族表演班带着田汉话剧《文成公主》在北京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这个班学生回到拉萨后创建西藏第一个话剧团——西藏话剧团。
照片由上海戏剧学院提供
作者:童薇菁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