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德龄与慈禧》在上海大剧院连演了七天,热络的剧场里,历史被重新诉说。
“你见过庙里的泥菩萨吗?一声不响,二目无光,那就是你和我……”“德龄”与“慈禧”常常带来欢笑,但笑着笑着,怎么就泛起了一缕心痛呢,原来,“光绪帝”就是那道悲伤的身影。
再度穿上戏服的郑云龙,感恩岁月馈赠给自己的成熟,“过去一年多,我尝试了很多新的东西,经历了很多事情,我也30岁了,时间带给我的感触,可能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角色。”
因为瘦了很多,他的五官显得更峻拔深刻,眉眼间有如薄云般的忧郁。郑云龙翻出新拍的剧照给记者看,“好像比原来更像一点了,历史上的光绪帝也是很清瘦的。”
“少花点钱,没必要,喜欢就行了!”
过去活跃在音乐剧圈的郑云龙第一次触电话剧,是2019年的《漫长的告白》。粘上一个夸张鼻子,故意扮丑的郑云龙,饰演了一位中国版的“大鼻子情圣”。这个角色在一年后让他成功获选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新人主角奖。首演时,《德龄与慈禧》的制作人跑来看戏,舞台上诗情蓬勃的“陈中行”一下子就感动了他,“这个‘光绪’,我没有选错!”
“这两个戏所面对的挑战完全不同,但我通过它们开始慢慢走进话剧表演,”这些年,郑云龙在心爱的音乐剧舞台之外,也试着给自己寻找一些新的兴趣点,尝试话剧、电影、电视剧等更多陌生的表演领域,“我希望自己始终是在一个学习的状态。”
无论是在史书中,还是在何冀平的剧本里,“光绪”都是复杂的矛盾体。压在郑云龙身上的戏很重,倒并非是大体量的台词,而是情感的控制和释放。
“戏剧的背景发生在光绪32年,两年后他就驾崩了,这是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郑云龙强烈地感受到这个人物身上散发出的“垂危感”,“他每天都要面对复杂的生活,很压抑、很无奈,但又不得不保持着天子的姿态。”
一年后重拾这个角色,郑云龙在情绪的释放上更加细腻,对身体的控制也更加干脆利落。一生枯槁,几许微光,光绪的一生着实堪怜。舞台上,那道高大清癯的明黄身影,在命运的尘埃中呼吸了几缕稀薄的空气,终难御危楼之将倾。
耀眼的“大龙”,让很多人喜欢着,谢幕时的掌声和尖叫一浪高过一浪。因为参加了2019年爆款综艺《声如人心》并成为了最终首席,这个音乐剧界的“宝藏男孩”得以被更多人发现、喜爱。作为一个有着百万粉丝号召力的明星,郑云龙诚恳地希望粉丝们要以自己本来的生活和工作为重,多为自己和家人考虑,“少花点钱,没必要,喜欢就行了!”
“我上大学那会儿,谁会想到‘市场’这个词”
一种在音乐剧行业长期积累下来的安全感,早已渗透到郑云龙人生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变身怪医》中善恶双生的杰克和海德、《摇滚年代》里傲慢迷人的巨星Stacee,还是《小说》中在“罪与罚”中苦苦煎熬的编辑怀特·希斯曼……“很幸运的,都是我所钟情的角色,”郑云龙说,演员一定要真正爱他的角色,才有产生强烈的表演欲望,去成全“他”,成全自己。“百老汇经典、西区经典、大IP,不一定是我优先选择的,其实我很多喜欢的剧比较小众,没什么普及度,我喜欢从故事性、角色性和音乐性出发去挑选作品。”
近几年国内音乐剧市场发展迅猛。上海已逐渐成为中国音乐剧演出市场中运营体量最大、市场活力最强的城市。2019年,上海全市专业音乐剧剧场演出超过700场,观众人次72万,剧场票房收入突破1.4亿元。去年,郑云龙受邀担任了“演艺大世界—2021上海国际音乐剧节”的形象大使,他本人,正是本土音乐剧市场从起步到腾飞的亲历者。
“还记得2010年前后,国内做了第一个版权引进的音乐剧《妈妈咪呀!》。当时我上大学,那会儿谁会想到‘市场’这个词儿,能有事情做就不错了,”音乐剧市场并不被很多人看好,郑云龙的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的同班同学们,陆陆续续地离开了这个“圈”,留下来的寥寥无几。“那时候没什么版权引进,做原创的比较多。但所谓的原创也是不太成熟的那种,像小型的音乐剧场,演员没什么机会演大制作,也没什么机会在大舞台上磨练自己。”
但郑云龙选择依然留在音乐剧舞台上,也留下了很多的梦想。2017年,他来到上海发展。“演《变身怪医》就是圆梦去了,”他笑了起来,“谁能想到有一天就有中文版了呢?”
“我很理想主义的,就像堂·吉诃德一样。”
文汇报:话剧《德龄与慈禧》之前,你还参演了音乐剧《小说》,在剧中饰演了一个性格很复杂的编辑怀特·希斯曼,这部剧打动你的是什么?
答:这种悬疑谋杀类题材,我本来演的就不多。其实这个剧最打动我的是音乐,我听过韩国原版《小说》的音乐,觉得改编空间非常大。所以我就跟(音乐总监)陈祺丰聊说,我们有没有可能重新做一版编曲,调整部分配器的同时,也调整角色唱段,再融入点新歌,让这三个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我觉得这个剧还可以在节奏上找到它最佳的一个呈现状态,所以我们下了很大功夫。
文汇报:还记得第一次登台表演音乐剧时的感受吗?
答:第一次商业演出是2012年的《杜拉拉升职记》,那时候站在舞台上,当聚光灯打向你的那一瞬间,除了紧?张没有别的想法。赶快把工作完成吧,硬着头皮来呗。那时候什么也管不了,演不演得好,唱不唱得好,想不了那么多,赶快把它演完就行了。
文汇报:前不久在春节档荧屏看到你出演的电视剧《假日暖洋洋》,最近接拍了不少影视剧,在镜头前还习惯吗?
答:我一开始最不适应的是拍摄方式。在台上演出时,情感从头到尾是连贯的,也不会被任何因素干扰和打断。但拍戏时,你身边站了十几个人,你要信念感特别强地去演,特别是演感情戏的时候,会让你觉得有点尴尬。有时一场戏要拍好多遍,因为有好多机位,你得演的一模一样,这个刚开始时太难了。所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最浓厚的情感、信念感和自信。
文汇报:你一直在公众场合向观众“喊话”,希望大家都来关心音乐剧。如果现在就是广告时间,你会怎么向大家推荐音乐剧呢?
答:音乐剧真的是丰富多彩。什么样的音乐风格都可以适应音乐剧,什么样的形式感都可以排成音乐剧,什么样的故事都可以做成音乐剧。有歌有舞又有戏,现在又有高科技的舞美,这种视听是很震撼的,超级有魅力。
照片由郑云龙工作坊提供。
作者:童薇菁
部分摄影:周俊超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