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威尼斯商人》首轮六场演出的收官,“演艺大世界·中国大戏院2019国际戏剧邀请展”也正式落幕。在近四个月的时间内,来自英国、德国、法国、智利及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7部作品在此轮番上演,合计演出场次55场,接待观众近3.9万人次,平均上座率超八成。
与此同时,六部“中国首演”、五部“亚洲首演”、一部“全球首演”的亮眼成绩单,也证明了演艺大世界对优质演出的强大吸引力。
国庆期间,演艺大世界不断推出新戏,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有当红明星加盟的中文版话剧《威尼斯商人》。由上海戏剧学院青年话剧团领衔的“青春阵容”、全新中译本以及原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导演大卫·萨科的加盟,使《威尼斯商人》成为上海国庆演出市场上的一匹黑马。这部同时具有中、英两国“血统”的作品,成为演艺大世界迄今最年轻版本的莎剧,打通了莎翁笔下文艺复兴时期水城威尼斯与21世纪上海的时空。
曾在柏林艺术节上名列“十大最值得关注剧目”之一的汉堡塔利亚剧院《奥德赛》,由两位演员凭借一身扎实的表演技能,对《荷马史诗》进行独到的解构,成为当季热门剧目之一。来自英国霓海剧团的音乐戏剧《手提箱里的死狗》,用符合大众审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观众呈现了一次丰富的沉浸式“戏剧风暴”。
由丹尼斯·欧哈拉独挑大梁的单人剧《伊利亚特》,则以诗歌和对话互相穿插的方式,将诸神、英雄与帝国围绕复仇与荣耀展开的故事,慢慢推进到观众面前,100分钟的表演流畅而颇具感染力,获得观众的强烈反响。值得一提的是,《奥德赛》《手提箱里的死狗》两部作品首演日便引爆口碑,在圈内引起热议。
作为上海具有年代的品牌剧院,中国大戏院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中外优秀戏剧作品轮番登场。同时剧院也在内容生产方面,加快探索从产业下游走向前端布局的步伐。
邀请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田沁鑫担任艺术总监后,中国大戏院——这个近90岁的老剧院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尤其是今年7月,中国大戏院以参与投资出品艺术总监田沁鑫的话剧《红白玫瑰》的方式,完成了向“有自制剧目出品的剧场”的升级转型,获得业内外关注。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大戏院——“名导+名团+名校”的资源整合模式,依托剧场平台,在演艺大世界形成了一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创新产品基地”,不断诞生“上海出品”,也为中国话剧舞台培养、输送人才。
“演艺大世界·中国大戏院2019国际戏剧邀请展”期间,在剧目之外还举办了各类讲座论坛、戏剧导赏等,演出与教育活动的相得益彰,推动了与观众的互动,也凸显了中国大戏院的文化地标价值。
作者:童薇菁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