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大噪的《风味人间》之后,由陈晓卿担任总监制,国内首部城市宵夜文化纪录片《宵夜江湖》日前正式上线。从“钢铁之城”沈阳开始,《宵夜江湖》以美食为索引,行走于沈阳、广州、西安、重庆、杭州、南宁、武汉、厦门八大城市,完成了对中国宵夜美食的探索。该片以宵夜美食为切口,不仅深度探索了美食纪录片的内容边界,也记录了新时代市民们的生活热情和人生态度。
在首期《宵夜江湖》中,沈阳以生猛的宵夜文化让观众眼前一亮——炭烤猪心、焦炭烤鸡架、牛板筋……“超硬核”美食让人大流口水之余,也感受到在夜的“滤镜”之后,即使常见的食材也增添了几分在其他美食纪录片中罕见的豪爽侠气。总导演杜兴在接受采访时曾坦言,“夜晚”中人的状态和白天很不一样,更加自由放肆,“很多人都说吃夜宵不健康或者不利于减肥,但是宵夜让人快乐啊。”
然而,《宵夜江湖》首期播出后,观众评价却两极分化。豆瓣评分仅5.2分,与9.1分的《风味人间》、9分的《人生一串》相去甚远;但从播出平台的弹幕来看,仍许多观众表示“被馋哭”了。当然,目前节目仅播出一集,且豆瓣打分不过千余人,远比不上《风味人间》《人生一串》数万人的评分规模,因此还不能对全片匆忙下结论。且行且看吧!
对准市井小摊,“宵夜”的最大特点就是“野”
谈及对于创作“夜宵”题材的初衷,总导演杜兴表示,最早他想拍一部关于夜晚生活的片子,而《宵夜江湖》的名字也是改了好几次,“从开始我们想过的《宵夜中国》到后来的《夜江湖》,最后就折中了一下,叫了《宵夜江湖》。”
美食类的纪录片近年来是一大热点,监制朱乐贤此前也担任过《舌尖上的中国》以及《风味人间》的制片人,在他看来,希望每一部美食纪录片都有自己的风格,而“宵夜”的最大特点就是“野”。杜兴表示,这部片子中几乎没有选择“高大上”的夜宵餐厅,而是对准了更多的市井小摊,“很多人去吃那种灯火辉煌的夜宵,是为了社交,或者发个朋友圈,我们还是希望展现一种轻松的夜宵氛围,出现的一些食物也是比较猛的,比如羊枪。”除了食物,宵夜的环境也“野”,选择的餐厅多是没有什么服务,顾客和老板关系很熟的那种小店。
另外遗憾的是,这一季的八个城市中没有北京和上海,杜兴坦言,他们对北京做了很久的调研工作,“但大城市太复杂了,比如北京就分为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好几个‘北京’,不同地区的差异太大了。”
生猛的外表下,还有着生存的智慧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人,《宵夜江湖》首期节目不仅展现了沈阳宵夜美食的鲜活,也将沈阳人的风趣和坚韧体现得淋漓尽致。现年71岁的李莲花,50岁开始创业,从沿街摆摊到拥有一家门庭若市的店面,其间经历了很多磨难,但她说:“困难是将来的福。”当她穿着围裙在自家店铺里欢乐地唱歌跳舞时,这种热情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食客。
以热歌劲舞回馈食客的还有沈阳特色音乐串吧里的民间演员——耀威。作为行业里的大哥级人物,耀威极具现场感染力,一出场便会让人感到解压和释放,在当地拥有不少歌迷粉丝。但饱经世事的耀威却在片中感叹“江湖的路也是很难走的”。除了乐观开朗的七旬宵夜店主、驻店民间演员外,无论是曾遭醉酒客户恶意投诉但能体谅所有人的女代驾司机,还是兼具开拓与守成重担的90后烧烤店主,他们都是具有时代精神的沈阳人代表。
杜兴坦言,有许多美食纪录片珠玉在前,单纯的重复没有意义,所以最终决定通过美食和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去展现城市的个性。“一座城市应该有它的性格,有些是张扬的、外显的、大家熟知的,但还有一些是内在的。”杜兴说,“比如沈阳,在它生猛的外表下,还有着生存的智慧。”
来源:豆瓣、人民日报海外版、新京报、羊城晚报等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范昕